【60+學玩嘢】銀髮族拍微電影 123 Action!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高齡社會

【60+學玩嘢】銀髮族拍微電影 123 Action!

untitled-5

今時今日銀髮族拍微電影,能耐和創意不遜年輕人。走入長者安居協會「銀齡製作室」,老友記的娛樂精神令人大開眼界。他們當中有人從年輕時就有電影夢,老來再追。也有人演技一鳴驚人,一演就上癮。邊玩邊拍,樂不可支。

「Michael Jack復活演唱會,第一場,take one!」製作室成員張世偉(David)一拍板,幾位成員各就各位進入角色。

「銀齡製作室」老友記扮鬼扮馬玩拍戲。由左至右銀齡製作室成員Vicky 、David、郭楷、導演Boris及成員CK。
「銀齡製作室」老友記扮鬼扮馬玩拍戲。由左至右銀齡製作室成員Vicky 、David、郭楷、導演Boris及成員CK。

退休後,David在六年間學了這麼多新事物:中廚、塔羅牌、風水、俄文、地質導遊、配音、拍攝、演員、水墨畫……「最過癮的還是做演員。」他自信有天賦做演員,畢竟過了花甲之年,人生有相當閱歷,經歷了各種成敗、悲喜,「所謂戲如人生,愈老愈能演出味道。」

儘管他記性好,記得住台詞,但第一次拍戲還是很緊張。他扮演冰室老闆,收到業主通知收回舖位,徬徨失望。儘管事前反覆對着鏡子練習表情,怎料第一個鏡頭足足拍了十三個take導演才收貨。「顧了對白,表情又不自然,咬字不清楚,說話速度也要講究。」後來他又客串了幾套微電影,「真的會上癮。」

站在攝像機背後的曾志強(CK)自嘆無天賦做演員,「一望着鏡頭就表情僵硬,但我好鍾意揸機做幕後。」2015年,他隨同製作室到台灣全程直擊記錄「不老騎士」──四天內由花蓮到屏東騎電單車完成三百四十六公里。「我本身怕熱,汗水由早上7點流到晚上9點,流個不停。」拍攝與剪片的滿足感令他停不下手。他日常隨身帶一個攝錄機記錄生活點滴,也會專門去拍中秋大坑舞火龍,老人院長者活動、學校講座及各類比賽……

曾志強(CK)享受在攝 像機後面的世界。
曾志強(CK)享受在攝 像機後面的世界。

「有能力就要多點學嘢參加活動,等到有朝一日坐輪椅,靠義工送飯,那將是很悲慘的事。」 CK跟老師學了拍攝的入門技術之後,又持續上網及看書學習,近期更自己設計教材放到網絡教人剪片,「我不懷疑自己是否可以學會,我只懷疑後生仔能力比不上我。」 他一臉自信地說。退休前曾是工商管理高層,在大數據年代,他計劃要涉獵facebook marketing,研究如何幫人用facebook賺錢。 「我好快東山再起。」

「銀齡製作室」的角落,放 着一張鬼馬的海報。
「銀齡製作室」的角落,放着一張鬼馬的海報。

手拿反光板的麥偉麗(Vicky)退休前從事特殊教育,退休後積極學新事物,後來在「銀齡製作室」微電影《得啦叔叔》擔任女主角,扮演經歷至親生離死別,再一步一步從積極學習數碼科技、投入義務工作中譜出燦爛的人生。做演員的過程不僅帶來新的樂趣,還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大學亦找她做演員拍教學片。過足癮做演員,現在她最感興趣學剪片。「別人學一星期,我學三星期,不為考試,也不為搵錢,最緊要好玩。」年逾七十歲的她爽朗風趣,十分開得起玩笑。

David:「整套sexy戲你拍下。不過淨係露眼鏡同耳仔就得啦!」

Vicky:「頭髮都得,不過要等我白晒先。」

David:「你頭髮咁白,係咪染㗎?到時搵你拍齣《白髮魔婆傳》啦!」

老友記在製作室經常互相揶揄,笑聲一浪接一浪。

六十六歲的張世偉(David) 愛上了演戲
六十六歲的張世偉(David) 愛上了演戲

「銀齡製作室」其實是因長者的夢想而生。2014年長者安居協會開展了「仍然有夢想」計劃,發現有長者的夢想是拍攝「微電影」。協會受啟發正式成立製作室,招募銀齡人士走在一起,製作微電影等攝錄作品,希望大眾能夠「轉個正面角度睇長者」。參與銀齡製作室的長者,由協會安排學習拍攝、剪片等技巧。

老友記扮鬼扮馬

製作室出品的微電影《再建冰室》為銀髮族津津樂道,獲香港微電影天馬獎最佳演繹、最佳創意劇本及最佳微電影獎。從演員、副導演、道具、燈光以至美術,台前幕後皆由銀髮初哥自己包辦。

《再建冰室》劇照,老友記傾城演出。圖 片由長者安居協會提供。
《再建冰室》劇照,老友記傾城演出。圖 片由長者安居協會提供。

短片講述一間懷舊冰室因業主加租,在倒閉壓力下,老闆與一班街坊老友齊齊「諗計仔」,最後以主題餐廳做賣點拍攝月曆吸客,老友記施展渾身解數,扮演眾所周知的人物包括李小龍、瑪莉蓮夢露、哈利波特、賭神……片中長者口中爆出不少的潮語:

「商場外貌協會話我呢度太殘……」

「其實我哋想做啲『爆』嘅嘢幫你宣傳下㗎咋!」

「不如我哋而家睇吓邊啲人最chok啦。」

「喂呀,搵個索爆嘅女角俾我扮下。」

「俾個鼻毛如花你做就得!」

「銀齡製作室」導演Boris說,劇本和整個製作都是集體智慧,大家都是新手,但十分活躍、願意嘗試。「老友記不會在乎花費時間,一次不行,拍兩次、十次都無問題,不擔心成不成,只享受過程。」他坦言,最初曾擔心這班年紀比自己大兩、三倍的長輩,會不會覺得「我食鹽多過你食米」?五年過去了,Boris體會到老友記未質疑過他,甚至比年輕人更加專注,更願意投入。他十分欣賞老友記帶來的驚喜,例如熟悉五金的成員自己焊造路軌,拍攝時給攝影機推路軌用……「他們待人處事給我很多啟發,例如租場地時,他們總會與人打招呼、自然傾談一陣做開場白,平時很難租到的場地也都輕鬆解決,不像年輕人會以目標為本。長者有自己的方法!」

銀齡攝製組拍攝現場。圖片由長者安居協會提供。
銀齡攝製組拍攝現場。圖片由長者安居協會提供。

「以前一提及老年,社會總是強調『退化』和『無用』。今時今日應該轉一個角度看長者。以長者拍微電影為例,第一印象,我們很自然會假設拍出來應該是會比較粗糙,但結果他們那份專業、專注令人驚歎!」長者安居協會行政總裁梁淑儀表示,老友記拍電影不是要譁眾取寵,而是令社會多一個機會看清楚他們的才能。他們後生時為口奔馳,沒有時間發揮,退休後有大量時間可以重新看到自己的能力。「最重要是他們玩得開心。」

長者使用智能手機日趨普遍

長者安居協會2014年委託香港理工大學進行的銀齡人士消費模式調查顯示,近三成受訪長者在過去兩年增加電子產品方面的消費開支,有三成的受訪者使用智能手機,當中逾九成有使用 Facebook、WhatsApp 及WeChat等即時通訊軟件。對於較年輕的銀髮族(五十至六十九歲),約半數有使用智能手機。

梁淑儀指出,資訊科技的發展讓新一代活躍長者與智能科技關係愈趨密切;他們享受科技與網絡世界的新體驗,樂於使用科技,更緊貼世界脈搏。「資訊科技、創新等關鍵字也可以與長者有關。老不等於守舊,不學就會落後;求學的熱情與年齡無關係,年齡不該是一個障礙。」

8
編輯推薦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高齡社會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