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文化

【暑假愛在野】 我要跟傻媽綠林遊蹤

「有些小朋友未準備好, 又有些只是裝作未準備好。」

「哈哈!我本身就是個坐不定的人。」個性率直爽朗的Betty傻媽笑着說。從小就因熱愛戶外活動的她,曬得一身古銅膚色。Betty每天都行山,自女兒Emma五歲起,經常帶她和朋友走進山野荒島遊玩,及後更在社交網站開專頁,分享她們攀山涉水、到荒島露宿等獵奇美景,今年更在書展推出新書《帶孩在野》分享點滴。

說到當初帶着女兒走進綠林山野的原因,只因怕悶。「Emma會悶,就算我是個成人也會怕悶,我們起初只是去耕田。因為香港沒有children friendly的餐廳,當你帶小孩出去很尷尬,BB會哭又愛周圍走,夫婦出去,一個帶她出去玩,一個坐着『戇居居』吃東西,回來就調轉。後來在她一歲多,無意中找到一塊田便租下來,隔星期便去耕田,這也變成我們第二個家。因為那兒有個廚房,可帶食物去煮飯,整天留在那兒充實地過一天,很節儉,而農田屬私人地方不像公園,有時也可跟朋友一起去玩。」

Betty說帶Emma正式行山,約三歲多開始。「一歲多時也有行,但不算很艱辛的,我不會抱她或用背架行山。到四歲我和她開始划艇,五歲才真的出海,甚至跳海。我覺得年紀不太重要,重要是她的支架、整個人、心理狀況等是否準備好。她現在七歲,突然間不敢跳,也無可奈何就算了。像跳海,有些小朋友未準備好就是未準備好,又有些卻只是裝作未準備好。」

Betty指有些山澗或水潭頗深,可以讓小朋友玩跳水。有時那些小朋友去到那個位,真的玩到捨不得離開,她也會讓他多留點時間再「跳」一會。

大自然就是免費樂園

未當媽媽前,Betty曾從事酒店和會所活動管理。「我本是讀地質,是找不到飯吃的科目,故見到有工就做。我從小經常玩獨木舟、風帆、潛水等,考了一大堆牌照,所以因利乘便,就負責帶活動及團體訓練。」這點點滴滴累積回來的經驗,令她學懂如何為女兒設計活動之餘,今天她也是本地遊學團的領隊,經常帶有共同理念的家長、小朋友去攀山涉水澗。「香港很多家庭的父母也要工作,需要花錢給別人照顧小孩。就連活動也很高消費,去郊外也很貴,如沒錢點算呢?我覺得應簡單點。很多家長常會問我行山前要買什麼鞋、背包、衣服等等。我都會說什麼也不用買,家裏有什麼就先用那些。我只是行個山,就要買那麼多東西,可否簡單點。這是我很想帶出的信息。在香港養小孩子,是很貴的。每樣東西也是錢,如沒有錢的小朋友是否就不能有娛樂?其實大自然是免費的,不用花很多錢也可玩得很開心。家長很願意花三四千元去台灣玩,也不願意找找看香港有什麼。其實只要你慢慢找,原來香港有很多東西可以玩的。」 Betty說。

Emma(右)雖然懂游泳,但面對玩跳海,仍會膽怯,甚至要Betty媽媽(左)推她一把。過後,她雖會責怪媽媽,但看見其他小朋友一齊跳,又會忘我地玩上癮。

女兒就是我的小助手

說到今年暑假,身為在職媽媽,Betty坦言女兒的假期要視乎她的工作日程。「我的日程和一般家長很不同。我有時要帶團、教烹飪班,或回丈夫餐廳幫忙等,女兒也明白我情況,故她的活動也要配合我的時間,家中沒人照顧她,有時她要跟我一起工作,但也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這個暑假我要帶遊學團,她便跟我們一起去,當個小助手。

「因為平日常行山,Emma有些山路位置已認得,我會叫她領着隊頭先走,去到某些位置便停來。因為很多小朋友平時較少上山玩,不會意識到要在哪裏停,便一直行。始終後面有些人會慢,我會在中間顧着他們,她懂得在哪個位置要停下等我,而我另外一個同事會包尾,我們便頭中尾都可兼顧到。」今年暑假Emma除星期一至三成為媽媽的小助手外, Betty還會讓她星期四學唱歌、星期六學攀石,周日行山、出海及荒島露營,行程早已排得滿滿。

很多人問Betty有哪些山澗才適合他們小孩行,她指由於每個小孩年齡、身體狀態及程度都不同,家長最好自己對路線做資料搜集,做多點準備工夫,才會找出適合子女的路線。

爬山跳海學冒險精神

很多人看着Betty網絡上的照片,都不禁驚訝香港也有這樣絕色美景,但也認為是很難攀登的無人之境。但她卻指,「我的路線看起來像很危險,但其實安全,而且是小朋友可以行到。一個山是有很多路線上去,我要設計我的路線,合乎我的小朋友興趣,故設計成人行的路線和小孩的是兩回事,這便要靠累積經驗而來。我設計路線的準則首要是安全第一。我不理山徑的等級如何,家樂徑也可以很危險,可以行到中暑。如我帶着小孩,很少選西貢。因當他們行到濕透,而我又沒有車,這就是我考慮交通的因素,加上玩完後會累,他們肯定會吵鬧,你不能超出他們可應付的體能。其次,我會視乎當日小朋友的組合及興趣,如有年幼的便要找些適合的路線,並會揀些有停頓位,大家可以gather一起停下來吃東西。如果沒有集合位,大家就只有行了。

從三歲起,Emma已跟Betty爬過大大小小不同的山徑。

「很多事情需要親自嘗試,像跳海,要視乎個人心態,見過很多懂游水的家長會很害怕,反而不懂游水的覺得有救生衣就夠膽跳,故站在最前跳的那個未必懂游水。Emma可以游50米,但有時也不願意跳,別以為她很大膽,她有她的掙扎位。每個小孩都有不同,那時她很害怕,我一腳踢她出去,她後來也有罵我,有些東西是要過的,我就幫你一把,那裏不是很高,我踢你下去之後我會和你一起下去,只不過是你先下去,不是懂游水就會有膽跳,那刻有個關口,但跳海會上癮,過了便會再跳。這也訓練到孩子冒險精神。」

筆者訪問當日看着七歲的Emma,一手一腳煮飯,由洗米、切牛肉、下醃料到最後炒成的牛肉飯,都有板有眼,兼且色香味俱全,甚是難得。

現今小孩肌力不夠

由於很多家長非常着重子女的學術發展,補習班、興趣班足以充斥孩子的日程,加上電子產品無處不在,孩子一機在手,更成低頭族,整天牢固不動。去年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的研究調查發現,僅有1%幼稚園提供足夠體能活動。如學童長期缺乏運動, 加上學習壓力大,長遠影響身心健康發展。

Betty在帶遊學團時,也有同感。「現在很多小朋友不習慣野外,他們怕蜘蛛、蜜蜂、蜘蛛網、怕碰水等。她常見到有些小孩因大腿肌肉不夠力,會行到腳震,而且沒平衡感。山路是不平,需要有平衡感。但現在孩子多在平路跑,在山上跑時,有石的時候你就會有平衡感,你的關節為了不扭傷而會自我進行調節。」她就曾試過有個八九歲的女孩行山澗,走到中途已累透,要半途腰斬,將她送回平路。

Betty指,香港其實有很多美景,只是很多人都不願意花時間找資料去看看。

自理訓練是每天做的事

或許,看到現今的小朋友情況,Betty認為Emma日常起碼要照顧好自己,已經減輕自己一半的工作量。「像每天收拾書包的過程,已是個自理訓練,玩過的東西要收拾好,有時會幫我洗碗、拖地。我覺得家務是日常的東西,所有的自理、自律、習慣,其實也是從家務開始。對我來說,我不覺得野外活動可以學習到什麼自律自理,沒有意思的。一個星期只做一次,或一個月做一次,倒不如從衣食住入手,處理到自己,起碼要炒蛋給自己吃,你自己會洗澡。」她又說,家長、小孩也想方便,像現在學生在學校食完飯,是家長義工幫手抹枱,卻不是孩子做。她坦言其實小朋友是可以做到,而你抹殺了一個訓練孩子建立好習慣的機會。

「其實大自然是免費的, 不用花很多錢也可玩得很開心。」

當然,Betty也理解Emma始終是個七歲小孩,跟她的相處仍不斷在改變。「我不介意她玩,但要安排好。我很嚴厲,十個有九個媽媽發火也會變獅子王。我也要學習,原來到了七歲,完全是兩個世界來的,你很難問我教養方針,小孩會變,我自己也在變,我現在不能再以五歲那種方法和他溝通。我也和她分享,媽媽很忙,我很想你基本的自理要處理好,你說讀書的我不會理會,讀書時你要幫手我便去幫你。」

的確,Emma沒令媽媽失望,筆者訪問當天,親睹她由洗米、切牛肉,如何一手一腳煮出一碟,吃得叫筆者和她自己都回味無窮的牛肉炒飯。相信Betty的目標已經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