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文化

【短命學校】教育小革命 「我想做孔子」

因為孔子所以做老師,入行後才發現,在教學框架下,難以帶着學生「遊於藝」。韓琳老師1998年開始教書,原本以為由半日制轉做全日制,可以讓學生早上學習,下午做功課,放學後可以擁有自己的時間。「可惜實際上是加重學生和老師的負擔。」韓老師說。

韓老師去年才加入堅樂第二小學,終於有機會感受夢想中的教學方式。學校下午不設堂,舉行Learning By Doing感創做計劃,讓學生動手做、動手學。

「一個下午的時間不少,許多學校都會安排三節課。」韓老師說。即使有學校願意加入活動教學的元素,通常都是安排在正規課堂以外的時間。即使願意安排在課堂時間,也只會是一年一兩個特別活動。「要培養學生創意、合作、溝通、體能等不同能力,需要付出時間,一年一兩堂,做不了什麼。」

「教育大同」與校長一直認為,LBD不只是為學生而設,也是老師再增值的機會。一個學年過去,韓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未見太大改變,但是他已經開始有一些新的想法。「例如教作文的時候,是否可以走出課室?他們可以觀察一棵真正的樹,再學習書中的作者如何描寫。」韓老師說。

當然,這種教學方式需要更多時間,課前也需要更好的規劃。現時堅樂第二小學都是以大班為主,一班最少三十人。即使功課量不多,老師也要兼顧行政工作。要將活動教學的模式搬到早上,除了老師思維改變,也許在時間表和資源上都要重新分配。

其實沒有事情是不可行,一切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只是,在這個每分每秒都在競爭的社會,時間就是最奢侈的金錢。教育局、學校、老師、家長,又會如何換算這個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