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元崎嶇路】前言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精神健康

【復元崎嶇路】前言

1

說起精神病,有人會敬而遠之,有人會將之與「瘋狂」、「異於常人」掛鈎,繼而聯想到胡言亂語、精神錯亂,甚至拿刀斬人……一旦被冠上了「精神病」的標籤後,所有舉動都將被解讀成「精神病患」的行為。

2015年,香港人口約690萬,醫管局估算,其中約有100萬至170萬人患有精神障礙,當中約有7萬至20萬人患有嚴重精神病。這當中,可能是你、我,或者我們的親友。但十八區多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未能落實永久會址,主因是遭居民或業主反對。對精神復康的排斥往往源於不接觸,一些悲劇的發生正是源於病人得不到適當的治療和照顧,而家人亦不懂求助。

對於精神病,香港過去主要從醫療角度出發,以消除病徵或問題為主。但在專業人手不足、污名化、難以就業、政府缺乏精神健康政策等處境中,一旦患上精神病,將會走上一條怎樣的路?在今日強調「個人復元」和「社區為本」的新趨勢下,康復者又將何去何從?

香港社區組職協會與攝影師岑允逸合作,以影像展示精神病康復者赤誠的心,並於早前舉辦展覽。圖為康復者陳炯常住公屋時的用藥。他們面對的問題,並非單純靠藥物可以解決。
香港社區組職協會與攝影師岑允逸合作,以影像展示精神病康復者赤誠的心,並於早前舉辦展覽。圖為康復者陳炯常住公屋時的用藥。他們面對的問題,並非單純靠藥物可以解決。

文章選自《明周》2410期封面故事《精神病患 復元崎嶇路》。

本專題獲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 「2016年度卓越新聞獎」之「榮譽卓越專題特寫獎」(Honorable Mention)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精神健康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