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木無歸宿】回收業只有死路一條嗎?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環境議題

【廢木無歸宿】回收業只有死路一條嗎?

14.04.2012
張太和在採訪中眉頭緊鎖,欷歔不已。他手中便是廢木回收再造而成的人造板。

「世界上本沒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枯樹、舊木家具、木卡板、木箱⋯⋯這些來自森林的資源,只有很少數能夠倖免不被掩埋在堆填區。廢木回收,曾是很多人的生計,是養家餬口的來源,時至今日卻幾乎銷聲匿迹。

毛毛雨從陰霾的天空飄下。鴻偉人造板公司運營經理張太和眉頭緊鎖,在露天堆放區踱步,又時不時唉嘆:「捱唔住啦!每個月都蝕二十幾萬!」他身後那三十噸的卡板,水氣滲入,顏色漸漸加深。

「三十噸的卡板,破碎機一個小時就打完啦!」以前十幾個工人,會分三班幹活。但這五千平方米的廠房,幾個月來只剩他一人。「反正沒事給工人做,不如先遣散。」每月五萬多的租金卻照交不誤。

張太和在採訪中眉頭緊鎖,欷歔不已。他手中便是廢木回收再造而成的人造板。
張太和在採訪中眉頭緊鎖,欷歔不已。他手中便是廢木回收再造而成的人造板。

木都在堆填區,來不了這裏!

落戶於屯門第三十八區的環保園,鴻偉是港府唯一簽約從事廢舊木材回收再造的單位。簽約期十年,投資逾二千萬元,但2010年5月正式投產以來已虧損了二百五十多萬。「若政府不幫手,根本無法經營下去。」

這裏回收的木料有很多局限。木傢俬可能有油漆又含甲醇,海關過不了;大樹枝幹機器也處理不了,因此主要回收舊卡板。先用破碎機破為碎粒,將一袋袋半成品運回大陸造成人造板。碎米木料運回大陸,一船要四萬元。平均出口每噸物流成本五百多元。「可是運到了大陸,一噸木料賣四百五十元都沒人要的。」

「不創新只有死路一條。」公司決定破釜沉舟,再投資五百萬,增加幾條生產線,轉型做木質顆粒燃料──木煤,可作為發電燃料。「因為木料碎成碎粒四袋才重一噸,但木煤一袋就重一噸了。佔位少了,所以運輸費可節約百分之七十。」

「要生存下去,前提是一定要有木!但木在堆填區,不到我們這裏!看着那麼多好東西運去堆填區,真是很心痛。」他說,長期虧蝕之下,連租車去拉廢木回來的運輸費都給不起。「一車來回,起碼一千元!」只好靠一些物流公司和木廠主動送來。但這樣得來的卡板木料每天只有十多噸。「這遠遠不夠。每天七十噸到一百噸,我們才能做下去。」

太多卡板,太少回收

曾獲香港環保協會頒發「最佳推動傑出減碳成就獎」,這公司如今卻有力難施。  張太和無奈搖頭:「香港每天丟掉的卡木超過三百噸,我們卻不夠木!」這真是諷刺。

他試過跟政府申請補助,「環保署說我們不是非牟利的,是一個賺錢的公司!還說沒有這類先例去資助我們。」申請補助沒戲,他只好到處找出路。

他見到昂船洲垃圾中轉站的卡板最多,「起碼有七十噸!真的很浪費!但運作中轉站的外判公司說,與政府的合約上沒寫明這個協定。」他憤憤不平:直接運來環保園,其實比運到屯門稔灣堆填區便宜一半。記者曾就此問環保署,政府是否有關於廢木回收的計劃?該署回覆:該回收商正在調整運作模式,並將於短期內恢復運作。「西九龍廢物轉運站的管理合約即將結束。在新的延續合約中,已加入一項新條款,環保署可要求新的管理公司,將接收到的廢木卡板分開收集及運送,以鼓勵木材廢物的回收再造。」

「香港有全亞洲最大的貨櫃碼頭,那裏卡板太多太多了!」張太和曾去那裏要卡板,但那裏的人說:「為何要送去你那裏?沒有人要回收,沒有人說不能放堆填 區!」

處處行不通,他得出這樣的結論:「香港缺乏有用的回收機制和政策,也沒有什麼宣傳關於廢木回收。那麼多靚東西周圍丟,你有你扔,他有他扔,根本沒人管。政府樣樣不敢做,只看眼前。對回收業根本沒扶持,對環保也沒承擔。」

張太和表示:「其實收廢木是賺不了錢的,但只要不蝕錢,我們都會做下去。作為香港人也想為環保出點力。」他在大陸有四間廠,分佈在四川、江西、廣東等。

「大陸做回收有退稅、津貼,各地政府都有不同方法來補助回收行業。大陸廠做得很好,快上市了。賺到的錢拿過來補貼。但也不能長期這樣⋯⋯」

由廢卡板打成的碎 木塊,運回大陸加 工製造為人造板。
由廢卡板打成的碎木塊,運回大陸加工製造為人造板。

回收商被迫遷

廢木回收,利潤雖低。但香港向來並不是沒有木材回收商。將軍澳環保大道百勝角回收場,曾是重要的木材和廢鐵回收場,因為臨近堆填區,可為建築廢料入堆填區前「把關」。約十萬呎的回收場,六間回收商每日接收逾千架泥頭車運來的建築廢料,將垃圾分類回收,每年將木材、 廢鐵等七百萬噸有用物料循環再用。

「單我們一家,每日在垃圾堆處理出來的有用木料,就超過十噸了。」豐記回收公司負責人蘇先生說,在高峯期他請了二十六個工人,圾圾車有十多部。

這批回收商是在2006年獲環保署邀請,投標租用將軍澳百勝角。本以為「起碼有五年做」,怎料做了兩年,地政總署於 2008年6月卻通知要收回土地興建低密度住宅。雖有議員向環境局反映,但當局反應「好似乜都唔知」。

位於環保園內的鴻偉人造板公司,是香港碩果 僅存的大型木材類廢料回收廠。
位於環保園內的鴻偉人造板公司,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大型木材類廢料回收廠。

最終,幾家回收商茍延殘喘至2009年底,當局並沒有為它們提供合適的場地另起爐灶,變相迫使他們結業。每個商戶四至五百萬元的投資血本無歸,還砸掉百多個基層回收勞工的飯碗。被迫遷之後,蘇先生幾年來找不到地方重開,只好賣掉了所有設備,「真的是意興闌珊。」他接受採訪時嘆氣道。

隨着百勝角回收場的消失,大量建築廢料中的木材不能循環再用,被迫棄置在堆填區,加速堆填區的耗盡。整個廢木回收業日趨萎縮,更加無以為繼。

重開之日暫時未決,廠房裏機器放大假。
重開之日暫時未決,廠房裏機器放大假。

政府應立法全面分類回收

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估計,現時全港共有約四百間環保廢料回收商,以廢紙、金屬、塑料為主,「木的處理其實很容易,但幾乎是零利潤,無人肯做。」他批評政府口講環保, 卻無承擔,亦缺乏眼光制訂長遠的回收政策來協助業界。而業界共同的困局, 就是運輸成本高以及不夠地方用。

「政府招標賣地往往是價高者得,不考慮社會責任,不考慮行業經驗,而贏家往往都是大財團。」劉耀成說,2011 年7月,政府收回觀塘公眾貨物起卸區,用作擴建觀塘海濱花園,令十個觀塘廢紙回收商受影響,苦覓選址。他的廢紙回收廠亦被迫離開觀塘,搬到柴灣和醉酒灣,增加了營運成本。他猶記當年舊啟德擴建時,影響到其位於九龍灣機場跑道尾的回收廠,但當時的海事處與環保署、運輸署跨部門協調,獲迅速安置。

「應該先徹底推行源頭分類,兩、三 年之後,看成效再檢討是否需要興建焚化爐或堆填區。」香港環保回收業總商會主席羅耀荃認為,針對「有價值有人撿,無價值無人理」的風氣,政府應立法全面分類回收,從學校和公屋開始推行,新蓋的樓房亦應該規定預留地方作回收空間。他說,清潔工或拾荒者缺乏對垃圾再回收價值的認識,往往只撿值錢的東西,整個回收行業需要培訓和專業化。

「與其用150億建焚化爐,不如規劃一個廢物分類和全面回收的環保工業園,讓回收商和NGO投標,支持資源回收和再生。不出五年,香港的環保便可在亞洲名列前茅。」

梁俊棋劉玉梅、葉漢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環境議題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