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聯絡主任:每一個受贈病人 都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善終的生死教育

器官移植聯絡主任:每一個受贈病人 都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無論是捐贈者還是受贈者,都會寫感謝卡給對方,器官移植聯絡主任會替他們轉交對方。
一個人離開,不代表一切都會隨之消失。
每一個康復的個案,都是周美寶堅持下去的動力。

器官捐贈往往發生在死亡之後,作為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周美寶長期都穿梭於生死之間。周美寶原本任職內科病房,經常接觸到器官衰竭的病人。眼見病人的生活被沉重的療程影響,深覺器官捐贈的重要。現時全港只有9名器官移植聯絡主任,負責全港約40間公立醫院的器官移植聯絡事務。周美寶於2011年加入團隊,5年之間見盡各種生死。「在內科病房工作時所照顧的病人,通常都可以健康出院。現時在工作上接觸的都是死亡個案,但是我也會記住每一個受贈病人,他們能夠繼續健康生活,都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器官移植聯絡主任 見盡死生

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其實也是一名護士,所以工作上不止要勸捐,還要關顧病人家屬的情緒。由於腦死亡的個案來得都比較突然,多數是遇到交通意外或是突然病發。「即使醫生已經解釋過腦死亡,部分家屬很可能因為事出突然,未能完全消化目前的狀況。我們會先安穩家屬的情緒,再慢慢解釋。」相比起周美寶初入行時,現在已有較多人聽過器官捐贈,亦有較多人贊成。「不過有些病人就算聽過也好,卻未有表達自己的意願,家屬要在這麼艱難的時候下決定,並不容易。假如有個案是未曾討論捐贈器官時,我們會從旁協助家屬思考,例如死者生前是否樂於助人,讓家屬能夠從死者的角度出發。」

周美寶認為,最重要的任務不是勸捐,而是處理家屬的情緒。在過程中陪伴着家屬,聽他們細說死者的人生閱歷,或是聽父母講小朋友的生活點滴。周美寶坦言,有時聽着聽着,都會覺得心痛。「但是自己要保持專業,偏偏眼淚不由得湧出來,這些情緒有時會帶到放工後。我們都是人,始終會有感情,調節情緒對自己而言是最難的部分。」雖然每天都接觸到死亡的哀痛,但受贈者獲得新生的喜悅,鼓勵她堅持下去。「我們會定期為捐贈者及受贈者安排聚會,曾經有一位受贈者,主動想擁抱捐贈家庭的成員,當下我也很感動。」

不遙遠 也不是禁忌

死亡不似是一個在餐桌上討論的話題,大部分人覺得死亡是一件遙遠的事,是社會忌諱,周美寶卻希望生死可以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我們會定期到學校解釋器官捐贈,曾經有一個四年級的學生,聽完講座後,在晚飯時提出器官捐贈的話題,為家人打開死亡的話匣子。」周美寶亦身體力行,與父母開放討論,也與丈夫討論死亡安排。「許多腦死亡的個案都沒來得及為家人留低一句說話。原來回家食一餐飯,可以抱一下小朋友,這一切並非必然。時間金錢可由你自己控制,健康有時輪不到你控制。人生必有生死,只要在生時,你覺得活得精采,活在當下,已經很足夠。」

───────────────────────────

認識器官捐贈

◆ 可捐贈器官:心、肺、肝、腎。

◆ 可捐贈組織:皮膚、骨骼、眼角膜。

捐贈條件:

.一般無特別年齡限制。

.腦死者可以同時捐贈器官及組織,因為體內仍有養份及血液供應到器官,器官功能可以靠呼吸機及藥物短暫維持。

.心臟停頓死者多數只可以捐贈組織,如眼角膜、皮膚及骨骼。

.有關器官或組織之功能良好,沒有感染嚴重傳染病或愛滋病。

.一般癌症患者並不適合捐贈器官、骨骼和皮膚。(原發性腦腫瘤除外)

.癌症患者亦可以捐眼角膜遺愛人間。(淋巴癌、血癌、骨髓癌和涉及眼睛惡性腫瘤除外)

● ● ● ● ● ● ● ●

延伸網站:

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www.codr.gov.hk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科「大體老師」遺體捐贈計劃:www.med.hku.hk/bdp/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www.sbs.cuhk.edu.hk/bd/

編輯推薦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善終的生死教育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