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文化

前言:香港如同無狗城 公屋中卻有伴侶犬

寂寞時,有狗相伴,多好。

觀其如雪球一樣奔跳跑彈,喜至撲來以濕濡的鼻吻人,急着舔人的臉蛋而吞吐的舌頭,一個下午玩乏了又變成乖巧寧靜模樣,窩成毛團伏人膝下打着睏 ─如斯光景叫人知道日子再壞仍有溫存聊慰。

狗能摸透人們心中不曾張揚的細微情感,一旦愛你,一輩子都不會離你而去。

雖然還是貪玩愛吃,卻也可愛單純,懂事忠心,反過來叫人 懂得惦念珍惜,叫人日子裏有羈絆。

羈絆卻沉重。香港倡議「動物友善城市」多年,狗卻居無可居,本港公共屋邨劃一嚴禁養狗,聞說不時會有外判捉狗隊上門掃樓,他們費盡心機,一層層一戶戶挨近氣窗去播放錄製的狗吠聲,有時還拿鐵鎖匙刮響午後寧靜無人的走廊鐵閘,意圖叫屋內小狗不安與吠叫。一有回響, 外面就抄下門號,派人檢查,見狗便扣分,滿十六分即連人帶狗趕走;

除了公屋,大部分居屋公契列明不許養狗,私樓亦然,近年連鄉郊也因頻繁發展,原與農夫生活的狗隻也得流落到更遙遠、更荒無、更遠離人 煙的深山之中。

然而,公屋不時仍有犬影,少數得到官方批准的小狗得以與主人生活在公屋之內。在這個多困的年代,多少人心匱乏,政府所以給了牠們一個浪漫的名字,叫「伴侶犬」。

小狗教會人,散步是件單純又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