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新年都吃「國王派」 Bakehouse店主人Grégoire:「最經典的杏仁味道,有點像你們的杏仁茶!」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法國人新年都吃「國王派」 Bakehouse店主人Grégoire:「最經典的杏仁味道,有點像你們的杏仁茶!」

cover

「真想拿到派內小瓷偶,明年行大運!」

這幾年,香港歲末的空氣裏都飄散着不同歐洲節慶糕點香氣:先有聖誕節大餐中的意大利Panettone、德國Stollen,緊接上場便是新年的法國Galette des Rois(國王派)。

於法國人而言,那是每年慶祝主顯節(Epiphany,一月六日)的必備美食;於Bakehouse創辦人Grégoire Michaud(Greg),則是與家人爭相找出派內瓷偶的童年回憶。

Greg回憶說,他小時候吃的國王派瓷偶都是白色的;為了讓現代小孩對此派有興趣,他於是四出尋找可愛小瓷偶。這年,他便找到法國製的瓷豬仔。
Greg回憶說,他小時候吃的國王派瓷偶都是白色的;為了讓現代小孩對此派有興趣,他於是四出尋找可愛小瓷偶。這年,他便找到法國製的瓷豬仔。

各種節慶,大概都是傳承、甚至傳播飲食文化的最佳方式──儘管為求拉近與異地人的距離,經典糕點不免入鄉隨俗,得先換成另一個模樣。就像彼岸的台灣,年輕烘焙師傅無不挖空心思,為國王派餡想出新奇口味,如芋頭鹹蛋、紅心芭樂,甚至做成心形。「但我只想做最經典的杏仁餡(Crème Frangipane),這樣才不會掉失糕點與節日、宗教民俗的原有連結,以及獨有的口味標準。」Greg跟我解釋說,為何他推出三年以來、口味如一的原因。

在這裏,國王派的杏仁餡(Crème Frangipane)用加州杏仁粉、北杏粉及糕點奶醬(Crème pâtissière)做成。
在這裏,國王派的杏仁餡(Crème Frangipane)用加州杏仁粉、北杏粉及糕點奶醬(Crème pâtissière)做成。

口味戰南北

國王派與「宗教」確實有密不可分的關連,最早可溯至古羅馬時代的農神節,當時羅馬人會在糕點內放進蠶豆(fève),是現代國王派放小瓷偶之濫觴,即使是奴隸也能享有「當一天國王」的特權;後來國王派在歐洲基督教的國家流行,品嘗時間也改為主顯節,是為紀念聖經中東方三賢士朝拜小耶穌的日子。但隨着時間推移,這糕點也衍生不一樣的版本,就像法國,北部吃的多是我們熟知的千層酥版本,南部如普羅旺斯則以麵包形態(Couronne des Rois)為主流,其蓬鬆質感有如吃Brioche。

「但我總覺得,國王派譯作『派』不算最貼切。」通曉中外文化的Greg說,在法式糕點世界裏,國王派屬於酥皮(Pithivier)的一種,鬆香微脆,能兼容鹹、甜餡料。國王派的口味,雖然他謹遵傳統,但不難從選材中看出他的心思,就像用優質的加州杏仁粉,以及混合一些北杏,增添獨特杏香,「吃來有點像你們熟悉的杏仁茶!」他如此生動比喻,期望打破我們與這道法式糕點的文化隔閡。

而確實,「法國人在新年國王派內塞瓷偶」,與「中國人過年餃子包硬幣」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那黏軟的派餡,也有幾分吃蓮蓉月餅的況味。「我最喜歡把派烤熱後,配一球雪糕,或一杯熱朱古力,這樣就能獨個吃掉半個派!」Greg笑着分享說。每次看他熱切、真誠地說着,散發感染力,我想,這就是最佳的外來飲食文化推廣了。

Bakehouse

銅鑼灣啟超道16號地舖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