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iful old things】Onka 追本溯源 尋找真正的香雲紗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Beautiful old things】Onka 追本溯源 尋找真正的香雲紗

onka

編按:熟悉的世界,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消失,很多東西留不住,但總有些東西留下來,一盞燈、一塊布、一隻杯、一張桌子……它們身上有着現代所沒有的舊有美學、生活片段和價值。

留住舊有的事物,就是理解我們如何走到現在的線索。它是關於過去的,也是關於現在的。

Onka細小的工作室收藏了不少遠至清末的古衣物、古布和器物
Onka細小的工作室收藏了不少遠至清末的古衣物、古布和器物

安加俊(Onka)開始收集古布,是為了證明他所相信的東西,是真實存在的。

他五年前開始自學傳統染布工藝—莨染,並創辦品牌Onka.hk。這技術源自中國,以粗生的植物薯莨為原材料,能染出獨有的啡色。喜歡研究歷史的他解釋:「莨染最初是外族傳入,宋朝期間,人們用來染皮革,南方人則會用來做魚網和帆船,主要原因是由於染完可令物料變得硬身和耐用,而不是出於美觀。」

後來,隨着這染布技術的商業化,莨染漸漸用來染絲綢。最傳統的香雲紗,就是把莨染用於繁複的鏤空提花紗料上,也稱作「莨紗」,往時是有錢人的玩意,又稱為「軟黃金」,後來再慢慢普及。六、七十年代,莨染的綢又被稱為「綢仔」,Onka指以前不少順德人來香港做媽姐,一些香港的舊照片上,馬姐穿著那些黑色帶光澤的衣服就是「綢仔」了。

然而,坊間經常把莨紗和工藝相對簡單的莨綢混淆,他自己一開始收藏時也試過買錯。Onka曾經到過莨紗的重鎮順德考察當地碩果僅存的莨染工廠,他指雖然工廠仍是全人手製作,當地亦有有心人想把這傳統工藝保留,或透過現代商品化去推廣,但莨紗真正的本源,在坊間仍然常被遺忘。

於是,三年前,Onka開始四出尋找古布,尋回真正的莨紗製品。他一開頭毫無頭緒要如何尋找莨紗,也沒有門路,像大海撈針。他發覺莨紗的市場很細,它不似得日本的藍染或柿染般多人認識,受人追捧,莨紗買賣的人都少,而且價錢差距很大。後來他聯絡不同的舊衫倉,又用不同方法鋪橋搭路下,終於漸漸找到它們的下落。Onka會親身到雲南、貴州、廣州等的偏遠村莊,向村民收購,「不少村民都將之收在牀下底,視為垃圾,或者只是剪下他們認為最有價值的部分,例如只剪下手繡的手袖位。」他亦會把握機會向村民了解莨紗,但老人家個個講法不一,莨紗的故事難以理清。

Onka.hk和昭武器物主理人安加俊
Onka.hk和昭武器物主理人安加俊
傳統莨紗有獨特的鏤空提花紋理,製作繁複。
傳統莨紗有獨特的鏤空提花紋理,製作繁複。

欣賞事物的內在

在Onka細小的工作室內,掛起了數十件衣品,有旗袍、小朋友和大人的上衣,歷史最久遠的可追溯到清末。但衣物看起來像黑多於啡,原來是由於以前人們染布上了啡色後,會再在表面塗一層河泥,之後再經過多個程序,令表面變黑以及有光澤。又有指,以前的有錢人不喜歡穿黑色,會先叫工人穿一段時間,透露出底層的啡色,自己才穿上身。以現代審美眼光,這些衣物未必很吸引,但Onka卻正正喜歡它們的舊,「它們有種日本wabi sabi(侘寂)的缺憾美,接近死亡的感覺,與大自然連結。」

除了莨紗製品外,Onka也收集不少其他舊布和布製品,也有小型的櫃子和箱子,部分古道具和古布在「昭武器物」專頁上出售。我想起去年訪問日本布藝師須藤玲子時,她說布的吸引力,在於它是最貼近人們身體,伴人由生到死之物。從Onka的舊布中,這種生命的痕迹更是明顯。例如他有一對從雲南找來的舊布鞋,由鞋底到表面都是一層一層的布,可以清晰見到鞋子隨用家的雙腳和使用而變成現有的形態。舊時的布料又有不少修補之處,「以前的人物質不富裕,可能一輩子只擁有一套衣服,不斷修補。」

來自雲南的布鞋,清晰見到使用痕迹。
來自雲南的布鞋,清晰見到使用痕迹。
Onka亦有收藏製衣相關的舊書,如由蔣乃鏞編的《西式衣服裁製法》。
Onka亦有收藏製衣相關的舊書,如由蔣乃鏞編的《西式衣服裁製法》。

認識和收藏古布的過程,令他體會到判斷事物,不一定從外表,更重要的是了解其內在和本質,包括歷史、文化、工藝等等,「這變相令我對金錢看得更淡,無視所謂的luxury,一切從簡,亦能夠接受更多不同的事物……如果有更多人懂得欣賞事物的內在價值,而非表面包裝,或許很多不應該消失的東西,不會消失得如此快。」訪問尾聲,Onka提到工作室附近一棟位於青山道的戰前弧形轉角唐樓,去年傳出業主擬拆卸重建,他慨嘆:「這些歷史建築,是了解人類過去的結晶,而且這類型的唐樓全港剩下三棟,還是要拆……」

Onka.hk

尖沙咀河內道11號K11一樓101號舖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