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文化

重現珍貴菲林影像 香港電影資料館20周年誌慶節目「尋.珍.記」

在現今數碼化的時代,大家或許忘記,菲林曾是拍攝電影的唯一載體。這些脆弱的膠片,隨歲月的洗禮,及因其保存方法和四周環境的影響而變質,令畫面和聲音出現不同程度的耗損。

想重現菲林中的珍貴影像,從妥善保存,到細密嚴謹的修復工序都缺一不可。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料館)過去多年來一直致力搜集和修復不同的香港電影,希望承傳珍貴的香港電影文化遺產。適逢資料館20周年,今年館方特別推出誌慶節目「尋.珍.記」,精選36部館藏代表作,與一眾影迷和研究者,細味銀幕經典。

「尋.珍.記」

在逾4000套館藏中精挑細選是次所放映的36部,過程毫不簡單,策展人資料館一級助理館長(節目)陳彩玉甚至戲言,整個過程可說是「攞命」。是次片目篩選的基本原則是,該藏片有着特別的故事,能為觀眾帶來啟發;而部分經歷艱辛搜集過程的電影,也被收納在名單中,如《忠烈圖》(1975)、《人海孤鴻》(1960)、《阿飛正傳》(午夜場版)(1990)和抗戰電影《八百壯士》(1938)等。

《阿飛正傳》(午夜場版)Days of Being Wild (Midnight Screening Version) (1990) 鳴謝寰亞影視發行(香港)有限公司Courtesy of Media Asia Film Distribution (HK) Limited

《十萬火急》 Lifeline (1997) 版權由天映娛樂有限公司全部擁有 © Licensed by Celestial Picture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資料館的藏品主要來自不同捐贈者,每件都得來不易。作為香港唯一的電影資料館,資料館肩負起保存香港電影歷史文化的重任,因而以「搜集和分享」為題,以記念這廿多年尋找影片的故事,並將這些「珍寶」與知音人分享,故為「尋.珍.記」。

一級助理館長(節目)陳彩玉(左)、二級助理館長(節目)蔡漫虹(中)及節目助理羅雅蕾(右)

尋找菲林的故事

為填補香港電影歷史的空白,資料館早在90年代初的籌劃年代已四出搜集電影。當中最難忘的搜集旅程,可算是1960年由李小龍主演的《人海孤鴻》。彼時為籌備資料館而派員到英國取經,碰巧當地的蘭克沖印公司正在處理一批中文電影菲林,赫然發現當中有許多珍貴影片。眾多滄海遺珠中,包括《人海孤鴻》這套李小龍赴美前所拍的最後一部作品。

《人海孤鴻》 The Orphan (1960)

陳彩玉表示,36部作品皆有不一樣的經歷。例如《八百壯士》,便是由王泉珠的父親王文治在日佔時期冒死保護的抗戰電影。當年有令,凡搜出藏有反日宣傳片的違禁者將會被砍頭,開設沖印公司的王文治於是將電影底片藏於水井後再逃難。回復太平後,他第一時間便是去檢查底片是否安好。此外,籌備初期,資料館需經常主動拜訪電影公司進行游說。在2004年更遠赴新加坡的國泰機構,收集了超過一萬件電影藏品,當中包括《南北和》(1961)和《野玫瑰之戀》(1960)。

《八百壯士》 Eight Hundred Heroes (1938)

保存電影的工作既費時也費心力,但陳彩玉只希望觀眾安坐戲院欣賞電影的同時,也不會忘記一眾影人及工作人員在背後的付出,並珍視保存電影的概念。

首部4K修復電影《忠烈圖》

菲林底片極容易受儲存環境影響,衍生褪色、扭曲等問題,而作修補之用的膠紙也會在菲林上留下痕跡,增大修復的困難。是次節目的開幕電影,導演胡金銓的《忠烈圖》4K數碼修復版,便是資料館首個4K數碼修復項目,成功還原接近當年公映原貌的聲畫質素,把這套武俠名作的光芒重現於觀眾眼前。

《忠烈圖》菲林

資料館修復員正檢查《忠烈圖》的數碼修復檔案

《忠烈圖》講述明朝倭寇侵擾,名將率部清剿,慘勝惟外患未絕。電影的風格緊密馳騁而不失美感,盡展胡金銓非凡的調度。此外,電影當年也在香港不少地方取景,如城門水塘和果洲群島等。陳彩玉表示,資料館同事按照戲中一塊石頭,成功在水塘辨認出三個當年電影取景的地方場景。

《忠烈圖》之所以被選為開幕電影,不但因為它是資料館首部4K修復的電影,更是因為胡金銓在拍戲過程中對歷史的研究一絲不苟,細緻如官帽上該用上什麼玉,他也會做足資料搜集。就如每格來到資料館的菲林,都必先經過嚴謹的整理、研究、修復、編目及版權處理等眾多的步驟,才可將珍貴的香港電影影像呈現在觀眾眼前。資料館認為《忠烈圖》背後的故事與「尋.珍.記」的主題互相呼應,故選為開幕頭炮。

武俠片是香港電影的一大特色,為了將電影的美感盡量還原,資料館委聘了獨立電影修復所進行修復工作,每批次修復後的檔案也要與參照版本逐格對照,確保顏色和感覺與1975年的原公映版本貼近。

《忠烈圖》修復前(左)後(右)對比

資料館一級助理館長(修復)勞啟明表示,資料館擁有《忠烈圖》的拍攝原底片和聲軌底片,幸而菲林影像質素良好,除了主要調色外,只有少部分的影像破損需要修復。不過他說,戲中有很多武打場面,每轉一個鏡頭也會有一個駁口。《忠烈圖》整套戲有兩千多個接駁位,而菲林上已經使用了40多年的駁口膠紙大多已經融掉,要把菲林修復到可以上機的狀態其實相當耗費心力及時間。修復員要全數把二千多處駁口位的膠紙跡清掉並補上新膠紙,才能用4K掃描菲林以體現其層次和顏色。每一個工序,皆進行得鉅細無遺。

修復員檢查菲林

一級助理館長(修復)勞啟明

首為活動電影籌辦展覽

陳彩玉表示,《忠烈圖》專題展覽將於4月20日至5月4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E1展覽場地舉行,展覽將分三個部分介紹《忠烈圖》的搜集故事、修復過程及當年拍攝的故事,全部將透過錄像形式展現,希望公眾對這部電影,以及幕後的保存和修復工作都有更深入的了解。另外,資料館更特意聯絡吳明台、劉江和白鷹三位《忠烈圖》的演員,於專題展覽中分享拍攝軼事。

「尋.珍.記」其餘的電影,於6月至12月在資料館電影院放映,而閉幕電影《阿飛正傳》(午夜場版)則於12月4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放映。部分放映設映後談,由資料館同事及捐贈者分享影片的搜集之旅,以及捐贈物件背後的故事,讓觀眾了解館藏的「前世今生」。

門票$45,現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發售
節目查詢電話:2739 2139
網址:https://is.gd/rSz0l2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