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店登場】只賣十本書的書店?西環 hiding place:用選書帶來盼望,看見更多生活可能性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新書店登場】只賣十本書的書店?西環 hiding place:用選書帶來盼望,看見更多生活可能性

hiding1

同一片土地,一代人走,一代人留,城巿的記憶遠遠比幾代人厚。塘西的風情萬種早已湮没在年月,如今的石塘咀是尋常百姓家,換過恬靜樸素的衣裳,矮小的樓房,彎曲的山道,寜謐的舊區。拐進保德街,小巷溢滿咖啡香,在堀頭巷盡處有間清簡小店,淺木板門面上方寫着”hiding place”,乍看以為是咖啡店,原來是一家新書店。寧靜低調,一如恬靜的舊街小區。

店長們指,今年很多人討論去或留,聽過太多灰心絕望的話。而他們選擇留下來,期望能以書店創造盼望。

當時代失去盼望

書店由四位店長主理,一對夫婦Kenneth與Joanne,一對兄弟Gabriel和Michael,四人彼此熟稔,先後搬入西營盤,聚會吃飯時,話題總離不開書。「就像讀書會,互相推介書。透過看書進入其他人的世界,擴闊想像力,都是對世界發生的事的回應。」Gabriel說。直至兩兄弟辭去正職後,席間談書時,更萌生了開書店的念頭,和更多人分享讀書的快樂。

書店取名為 hiding place,源自Joanne想推介的一本書——《The Hiding Place》。此書記述作者彭柯麗(Corrie Ten Boom)的荷蘭基督徒家庭在二戰納粹時期的經歷,Joanne解釋:「他們一家怎樣幫猶太人,也描繪他們在集中營見到的美善。這本書很影響我的是,就算什麼環境都好,也可以有美麗的事物。我們書店每一個人喜歡的書不相同,但我們都一樣,是用書來spread hope。」至於中文則名為「舍下」,既取家舍的溫暖感覺,也借諧音「卸下」,寓意人來到書店,可以放下煩惱。

平日他們在書店裏,除了處理書店業務,便是在讀書,分享書,重拾簡單的生活節奏,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舒適的hiding place。Kenneth記得,第一次在店裏開會,四人就圍着一圈,談的是大家的初心,他笑笑說:「首先,想賺錢發達就不會開書店。」他們的初心,有的是重拾生活的美感,有的是親子繪本閱讀,也有分享閱讀,但離不開的,都是「有對話和連結」。「上年是一個disconnection,親友間聚會一定是討論去或留,聽了很多沒有盼望的說話。我們既然暫時決定留下,就想做點事,想在書店給大家一些盼望。」Kenneth說。

四位店長今年於西環開設新書店hiding place。(左起:Gabriel、Michael、Joanne,Kenneth)
四位店長今年於西環開設新書店hiding place。(左起:Gabriel、Michael、Joanne,Kenneth)

四位店長同是基督徒,他們既談初心,也談召命。Gabriel指,這種盼望不是阿Q式樂觀,而是讓大家對生活有更多想像,「當然每個人有自己信念去支撐,而我們的信仰都define了我們為何想在這個時代,活出我們的召命。這個時勢,我們都很重視盼望。」如何創造盼望,先要明白為何失去盼望,Gabriel認為,很多時候人面對困境,或營營役役,追名逐利,太多紛擾,因而容易迷失,「所以我們想簡單點,少一點,讓人專注去找應該找的東西。希望這個空間可以讓人靜下來,思想,或者進入文字,進入對話,或藝術,讓人更接近創造或原始的真善美。」

每一本書,都有值得的故事

面對紛紜雜沓,他們寧願化繁為簡,相信 Less is more,於是,他們決定這間書店,實行一種店長推介選書的概念。沒有琳瑯滿目堆疊的書山,也不鬥快上架人氣暢銷書,只有十本書——每一本都是店長們認真閱畢後,由衷想介紹給讀者的書。

店長們常常提到,每本選書,都是一種相遇的故事,他們想把值得分享的書,與更多人相遇。如果閱讀是人和書的相遇,有緣於書店碰頭,則是人和人的相遇,甚至湊巧同在一張書桌上,大抵也說得上是書與書的相遇。Kenneth指:「不是我們選自己最愛的書,而是視乎受眾,像日本的選書師,我們也想選擇在這些時候推介什麼給人看。」

四位店長自言不是博覽群書,不過是普通人,這點正正是他們的特色:「你們可以看這裏的選書,因為我們的特色就是普通香港人,不是書迷,是上班族也會看的書,適合普通人。我哋都睇得完,你哋都應該睇得完。」

+2

與所有的美好相遇

說到選書,當然要請店長們分享他們的推介讀物。

Kenneth揀了繪本《活着》,原是日本著名詩人谷川俊太郎的詩,由繪者岡本義朗把纖細情感融入細膩日常場景。他形容,繪本裏畫的每一頁日常畫面,都像是枝裕和的劇照,他憶述:「繪本對小朋友來說是好看,但書中一些詩句,像『所以,可以與所有的美好相遇/並且/可以謹慎拒絕潛藏的邪惡。』我每次和兒子看,都好像安慰了我一點,給了我的盼望。」妻子Joanne也很享受每晚和兒子看繪本的時光,認為小朋友讀繪本不只為了學習知識,而是和小朋友一起享受故事。她記得早年和兒子一起翻揭這本《活着》,大手握着小手,柔聲唸着詩句,「謹慎拒絕潛藏的邪惡」,她不自覺沾濕眼眶。

Joanne也挑了一本《Monocle》出版的《The Monocle Book of Gentle Living》,分享改善生活質素的實用技巧,也有深入故事,反思生命中如何找到平衡;作為本地書誌《Breakazine》長期讀者的Michael,則推介新一期書誌,「每期都深入探討社會議題,有分析和討論,讀者可以咀嚼世界發生什麼事,每期都好感動。像這期講離留,其中有講來香港的難民,是思考生存,令我再思整個世界。真感謝他們花這麼多心機做書。」Gabriel的《兩城相信:致不甘絕望的你》則收錄了相隔兩地的朋友在一九年至二O年的書信對話,「當時透過對話,念記很多關於信望愛的東西,關於很多日常的事。」這樣大家圍成一圈,互相分享讀後感,你一言我一語,就似平日他們的小型讀書會,店長們也笑言,因為每周都會換一至兩本新書,但都維持大約十本的數量。而每次開會討論選書,等於是讀書會,每次都傾得興奮。

一事能狂便少年

既然書本不多,他們闢出一半空間作座位,讓讀者專心讀書,也可以舉行分享會,開張數月,已邀請過作者、攝影師前來分享。地方有限,每次分享會最多只能容納二十人,但講者與觀眾的距離很近,反而談得更深入,Michael 憶述:「很開心,看到大家都投入享受,離開時都帶着refresh的心情,對參加者都幾鼓舞。我每日都期待有什麼人來,不是期待有人來買書清數,而是彼此分享。本身書店地理不便利,有斜路,又是堀頭巷,但期望更多人發掘到這個空間。」

最初,他們希望藉書店傳播盼望,如今,他們也從書店得到盼望。

「因為我們的盼望,就是想給人盼望。」Kenneth說:「日日都在想,Hope是什麼。我們剛才提到:Calling,召命。每個人出生都是有一個獨特的技能,一件你好想做的事,那麼找到那樣東西,就有hope。就算環境幾艱難,只要你做擅長的、你喜歡的事,可以連結人,就是盼望了。」

在旁的Michael也點頭和應,並引一句他多年喜愛的王國維詩句——「一事能狂便少年」。「大意是,對一件事很狂熱,找到熱情,就是少年,心境很年輕。我們幾個都是這樣,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希望來到的人能看到這種熱情,或者盼望。一班朋友當中,見到你做些不同的事,可能就會好奇,看到生活的不同可能性。你永遠不知行出一小步,是危險或不確定的,但行出一步,你看到更多世界。如果生活容許你做出小小的改變,或許你都可以試一下。希望這是一個空間,給人跳出一步,想想人生是什麼一回事。」

Hiding Place

西環保德街27號地下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