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街‧藝文部落】openground:社區設計探索深水埗特色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大南街‧藝文部落】openground:社區設計探索深水埗特色

24.04.2020
梁俊棋,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new-project-5
openground店面
openground店面

每逢周末,大南街都會有許多有趣的事情同時發生。

三月,一個周日,到大南街Parallel Space畫廊(202號舖)看女性插畫家展。在畫廊外的行人路上,一位女士傍着部扭蛋機,好奇心重的路人如我,禁不住上前看個究竟。她送了個扭蛋給我,內裏是個小石襟針,並解釋:襟針上的兩種顏色,代表了大南街某間店舖十年前後的外觀變化。

原來,這透過襟針誘發人們探索大南街的互動裝置,是openground(198號舖)其時主辦的《#City展覽》一部分。展覽還有兩組裝置,分別以日常幻燈機和布料滾輪概括了基隆街和汝州街的人文商業日常風貌。設計裝置的團隊,是六位背景迥異的設計師,或專做平面設計,或做網絡營銷,也有居住在深水埗的。每組裝置,都是他們自身經過商討、學習和社區考察後的設計成果。

扭蛋內的小襟針是探索大南街的契機
扭蛋內的小襟針是探索大南街的契機

探索街道的設計

展期結束,策展人、openground的店舖經理Eva回顧《#City展覽》的源起和成果。

讀產品設計出身的Eva,一直對「社區設計」深感興趣;而在openground工作,見證過眾多展覽的發生後,她也受到啟發,構思一個與深水埗社區有互動交流的設計活動。她將計劃書呈遞給設計營商周(BODW)並得到接納,「#City」設計活動繼而以「BODW城區活動」之名實現。

應公開招募參加「#City」的設計師,從去年十月到今年二月幾乎每個星期會面。他們一起上工作坊,聽講座,也跟隨社區導賞組織「街坊帶路」游走深水埗,訪問街坊街舖。最終,他們綜合各自對大南街、基隆街和汝州街的印象和見解,轉化成三組設計裝置。一切創作靠參加者自發分工合作,Eva的角色是在過程中提醒他們,設計要與街區有連繫,「不只想表達大南街是什麼,而是想透過裝置帶人回到街道explore」。

#City設計活動參加者游走深水埗街區後做的筆記
#City設計活動參加者游走深水埗街區後做的筆記

觀看街道的新方式

設計裝置回應的三條街道,各自代表着深水埗的一個面向。汝州街滿街紡織原材料批發店,是香港製衣業蓬勃過的歷史證明;基隆街也賣布料,但店家多是排檔,較貼近平民生活。而大南街?「大南街什麼都有……很多元,很多不同,是個像文化大融爐的地方。」Eva說。

以汝州街特色為主題的布料滾輪裝國
以汝州街特色為主題的布料滾輪裝國
展覽團隊也將設計裝置帶回街道,如圖中的日常幻燈機,則回到了基隆街與社區互動。
展覽團隊也將設計裝置帶回街道,如圖中的日常幻燈機,則回到了基隆街與社區互動。

為了呈現大南街這種特質,展覽團隊就想到用扭蛋機。扭蛋像尋寶,就如大南街也有很多元素等着發掘。而蛋內除了放有由兩種顏色小石拼合而成、象徵大南街某舖位十年來變化的襟針,還附上了一張大南街小地圖。這張羅列大南街一段舖位色調交替的地圖,只寫門牌號碼,不直接介紹舖名及其性質,意思是:社區一直變遷,十年前後店舖易手,唯一不變的是它們所共享的門號。

對於展覽的最終成果,Eva和參與者都相當滿意,所得迴響更是喜出望外,大南街裝置的設計概念尤其受到歡迎。「人們真的會(跟着地圖和襟針)找出對應的地方……這情形讓我十分開心。」而且,展品能夠與人互動,提供一種思考和觀看街道的新方式,亦別具意義。

在襟針扭蛋內附有一張大南街小地圖,吸引人探索社區。
在襟針扭蛋內附有一張大南街小地圖,吸引人探索社區。

大南街的現在與未來

Eva提到,展覽團隊用Google街景功能回溯大南街往日面貌時發現,十年前的大南街全街商戶還是以售賣紡織皮革為主。現時藝文社區的構成,起點或可算在一六、一七年,”Common Room & Co.”(openground的前身)和「合舍」(藝術家王天仁創立的社區藝術實驗空間,186號舖)進駐大南街之時。

這兩間舖,帶了種synergy(協同力量)入這個社區,令人們多了留意大南街,並到這條街散步,看展,參加活動。「再有更多舖頭進來時,社區就開始build up。」尤其是在近兩年,專注於不同範疇的文藝設計小店相繼在此開立。附近街坊也有感大南街「變得好快」,甚至稱之為「文青街」。

「有期待,亦都有擔心。」目擊着大南街的變化,Eva衷心期待這裏可以成為一個藝文設計樞紐,但也會擔心未來發展不如人意,會出現士紳化、租金上調的情況;更遑論市建局的重建大計,及旅發局推廣深水埗的雄心,是教人多麼戒慎恐懼。

策展人Eva Leung
策展人Eva Leung
梁俊棋,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