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文化

【Transitional Space】過渡空間 黑夜雕塑

十年前,余家豪(Kaho Yu)從美國搬回香港,租住西貢村屋。平日駕車外出,在將軍澳附近走動,他發現一些建築地盤或樓盤,挖土機打樁機整日開動,破壞本來寧靜的郊野。

他喜歡的村落和城鎮,生活有機,由民間自發形成,而不是從上而下規劃出來。像將軍澳這類典型的新市鎮,體現了香港都市發展的模式。規劃形式相近,沒有街道,每個屋苑恍若孤島,各以大馬路區隔,由商場供應生活所需。

他想起,在美國生活的時候,曾記錄這些類近地方:日常生活沉悶,空間平庸,人只是經過,而無法長久逗留。

在城市發展的詞彙裏,這些空間有個名稱——「過渡空間」(Transitional Space)。建築中的過渡空間,定義為空間之間的連接,指的是,空間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沒有過渡空間的建築空間是不完整的。換句話說,這是未成為某種固定存在之前(譬如大廈、樓盤、地標建築)的各種可能,一種臨時的存在。

余家豪於是拿起相機,拍攝香港的「過渡空間」,避過日間煩囂,深夜出動,長時間曝光,記錄將軍澳、烏溪沙一帶的地盤。奇怪的是,他拍攝的情感出發點,原是出於「憎惡」、「討厭」,因為它們破壞了他所愛的鄉郊,然而拍攝出來的圖片,卻呈現出一種奇異而扭曲的美。建築地盤的雜亂消退,構圖乾淨靜美,挖土機形同「雕塑」,工具和路牌化身裝置藝術。

也許這正是現代生活的真相,美中有醜,醜中有美,充滿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