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與人】與多元族裔 達致We Connect 的大館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活化建築 傳承記憶 大館與人

【大館與人】與多元族裔 達致We Connect 的大館

13.12.2019
周耀恩、 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wedo-global-x-tai-kwun-tour-photo-6

過往來到大館,可能只會聚焦這兒的歷史、建築或文藝活動,其實它還有多元文化的一面。十九世紀時,有不少南亞裔於大館任警察及獄卒。不說也不知,這裏以至周邊的中環社區,蘊藏了不少推動種族共融的配套與設施。早在大館建成之初,已和社區連結融合。

巴裔少女Feroz Nayab(阿恩),當上社區導賞員。以大館為起點,述說上一代族群在香港的故事,繼續在社區推廣共融。

巴裔少女阿恩從前對香港多元歷史不太認識,當上社區導賞員後她發現非華裔人士在這裏有不少貢獻。
巴裔少女阿恩從前對香港多元歷史不太認識,當上社區導賞員後她發現非華裔人士在這裏有不少貢獻。

鮮為人知的ABCD

眼前裹着頭巾、時時面帶笑靨的阿恩,是二十出頭的巴裔少女。她一開口便是流暢的廣東話,皆因她生於斯長於斯。她的家族三代在港定居,爺爺於殖民地時期在粉嶺當警察。她在提倡多元文化教育的社會組織WEDO GLOBAL,擔任導賞員。「中環多元文化社區之旅」是她其中之一個帶領的導賞團,由大館延伸至中環社區,從裏頭少數族裔的生活、飲食及宗教,講解大館鮮為人知的多元族裔歷史及文化。

導賞團甫開始,阿恩爽朗地問道:「你們知道大館裏的ABCD是指什麼嗎?」原來當年警隊成員來自多個族群,並以不同字母識別,依次分別代表歐裔、印度裔或錫克教、本地華人及山東威海衛警員。大館於建成之初,已是包容不同族裔文化的空間。這兒原來更暗藏了錫克教的祈禱室,讓錫克教警員先沐浴,後祈禱,讓他們的習俗和宗教傳統得以保留。

阿恩以前未曾去過大館及些利街清真寺,但帶團到該區導覽後,對少數族裔文化、香港歷史及多元文化了解更多。
阿恩以前未曾去過大館及些利街清真寺,但帶團到該區導覽後,對少數族裔文化、香港歷史及多元文化了解更多。

從前大館還有印度裔警員餐廳,而不同族裔的囚犯也有專屬的餐單。阿恩補充說:「華裔每星期會有豬肉,伊斯蘭教信徒則會有清真羊肉,警員會調節不同族裔囚犯的需求。」當時監倉也會有不同語言的告示,如烏都語及越南語等。一旁的WEDO GLOBAL年輕董事吳宗麟(Bosco)說道:「大館正是體現不同族裔文化的人,都能共同工作、生活的地方。」

學習尊重宗教習俗

從大館出發步行十分鐘,會到達些利街清真寺,當年的伊斯蘭教警員會在此進行宗教活動。

這也是導賞團的其中一站,參加者會進內參觀,並學習相關習俗。

阿恩分享了一個帶團的深刻經歷:年少參加者知道阿恩信奉伊斯蘭教後,便衝口問道:「你信伊斯蘭教,即是你會殺人?」阿恩聽後當然錯愕了一下,但很快表示明白對方是因ISIS的新聞報道,而產生負面印象,然後解釋:「其實伊斯蘭教信徒不該殺人,因為我們與人見面第一句,會說『我願你平安』(As-salamu Alaikum)。既然如此,我們哪會有殺人的想法呢?」

位於中環半山的些利街清真寺早於1849年建成,當時那一帶已是伊斯蘭教徒聚居地。
位於中環半山的些利街清真寺早於1849年建成,當時那一帶已是伊斯蘭教徒聚居地。

Bosco聽着點頭,並接口回應:「沒進過清真寺可能有很多不同想像,但往往想像跟現實不同。雖然大多聚焦伊斯蘭教的新聞都是負面,但進了去就會發現裏面感覺很平和,信徒也很友善,跟固有印象很大對比。」踏出第一步去了解,是達至共融的重要一步。

除了清真寺,他們還會參觀寺院對面的三層高舊式樓宇,是從前伊斯蘭教徒的聚居地,現已成了二級歷史建築。然後,一路走上堅道,街道以香港第一位裁判官威廉.堅(William Caine)命名,大館建築群的歷史也是由他開始。一路在中環游走,能察看附近的街道及建築,跟大館有着莫大關係,讓人體會到當中的多元文化如何互相緊扣。

WEDO GLOBAL董事Bosco相信多元文化更能體現在日常的衣食住行,因此設計導賞團路線也着重不同生活體驗。
WEDO GLOBAL董事Bosco相信多元文化更能體現在日常的衣食住行,因此設計導賞團路線也着重不同生活體驗。

導賞體驗建同理心

阿恩之後又侃侃說起另一個有趣的經歷,是源於5月的導賞團正值伊斯蘭教的齋戒月。這個月,他們日出後到日落前都不能飲食。那時炎暑初至,阿恩還戴着頭巾,沒有進食下弄得口唇蒼白。參加者見狀便慌忙着她喝水,生怕她中暑。

導賞團其中一站是印裔港人Mido(前坐中)開設的Select 18 舊物店
導賞團其中一站是印裔港人Mido(前坐中)開設的Select 18 舊物店

Bosco說:「參加者在親身體驗下,發現他們對宗教的熱誠是如此強烈,此後便能對身邊有相同宗教的朋友更有同理心。」有時欠缺第一身經歷,達至共融或許還是抽象的說辭。導賞團藉着種種體驗,把參加者與少數族群的距離拉近。部分人在旅程結束後,更樂意幫忙做義工教授少數族裔中文,也更願意去與少數族裔結為朋友,把大館及導賞團的共融文化帶到更廣的社區。

周耀恩、 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活化建築 傳承記憶 大館與人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