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作為讀者的閱讀距離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文學新生代 似遠還近 書寫的距離

後記:作為讀者的閱讀距離

e1

所謂書寫的距離,像作品和現實之間、作者和作品之間等等,當然是一直存在於廣義的藝術創作上的討論。

在專題訪問以外,最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作為讀者的閱讀距離。

香港文學的本土意識形態,沿文學史架構可追溯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成為重要構建之一,像地方書寫、歷史事件、本土與流動、身份認同等議題,至今依然貫穿香港文學的發展。

這幾年間,社會集體經歷動蕩和沉寂的跌宕,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堆積了龐大而複雜的矛盾和情緒,相信至今很多人依然難以排遣梳理。是次專題裏,這些新生代作者受訪時,不約而同地表示,自己並非說到要為香港而寫的抱負,更多是出於自己關注和感受的一切,只是這一切都無法與我城割離。

我同是九十後,在閱讀同代人的作品,既有相似的成長經歷,也共同見證社會如何暴烈開展。生與死,希望與幻滅。

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而言,太近了。

這種近,既是一些隱晦處,讀來不言自明,甚至只看見篇章標題,就能浮現具體影像和聲音。也是情感上的近,掙扎痛恨壓抑失信絕望,或多或少類似。

因此,每當被問到,覺得作品寫得如何?寫得好嗎?我都難以抽離去評論,時常反問自己作為讀者,到底站在哪個位置,能否不受情感驅動去賞析,甚至帶什麼期望去讀、能否體諒寫作者的困境等等,如此複雜困惑。如果寫作需要時間去沉澱,我想閱讀也需要一點時間。

如今都未知是否合適的閱讀距離,或者根本沒所謂合適的標準。但我可以交出一個答案:不論遠或近的書寫,無論何種呈現方式,我從這些作品中讀到一種寫作的純粹,在苦難中依然盡力保存真誠的文字。這點在時代裏是最重要的。

希望閱讀這個專題的你,也能感受到這種文字的力量。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香港文學新生代 似遠還近 書寫的距離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