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書展2023】從威權走向自由 波蘭文學力量:華文讀者如何進入波蘭?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書香與人聲 香港身影:台北國際書展

【台北國際書展2023】從威權走向自由 波蘭文學力量:華文讀者如何進入波蘭?

27.02.2023
郭小秋(台北)
3

波蘭領土自古以來不斷更迭,為第三波民主化的國家,目前陷入俄烏戰爭的險境。在當下這樣的時間點,波蘭作為今屆書展的主題國,舉辦各式展覽及講座活動,此中呈現波蘭的大眾文學到純文學,將引領華文讀者如何進入波蘭,帶來怎樣的思考及討論?

從全球暢銷奇幻小說《獵魔士》 到探討獨裁的報道文學《克里姆林宮的餐桌》

今屆有多位波蘭重量級作家親赴書展,其中焦點之一落在以奇幻異想風靡全球書迷的波蘭作家安傑.薩普科夫斯基(Andrzej Sapkowski)。他的作品《獵魔士》系列糅合斯拉夫與歐洲民間傳說,被改編成電玩遊戲及Netflix影集,蔚為風潮。

波蘭作家安傑‧薩普科夫斯基的奇幻作品《獵魔士》系列風靡全球,他在書展上和讀者分享創作心得。
波蘭作家安傑‧薩普科夫斯基的奇幻作品《獵魔士》系列風靡全球,他在書展上和讀者分享創作心得。

在講座上,這位年逾七旬的作家暢談不少寫作靈感,對答幽默有趣,譬如當被讀者問到喜歡的角色或故事,回答的是:「每部作品、角色都是自己的女兒。就像問我在這羣醜女兒之中喜歡哪一個,我會說所有女兒都很漂亮。」

不過,談到作品中的戰爭元素,他一臉認真地說起,從他小時候,歐洲局勢不穩定,看過許多戰爭新聞,「戰爭在奇幻文學,都有善惡二元的對抗,如果以寫作來看,人物跳進戰爭裏,可以寫出很多故事,但僅此而已。」他從沒想過去年會爆發俄烏戰爭,坦言希望有生之年不要再有戰爭。

至於要深入理解現代波蘭,不能錯過的是波蘭著名報道文學作家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他的作品集中威權轉型、自由和人權等議題,代表作《跳舞的熊》以熊為對照,比擬從共產解體過渡至自由體制的人民,關注從獨裁到民主的轉型;《獨裁者的廚師》則訪問多位不同政權獨裁者的廚師,以揭示獨裁者的慾望和人性,剖析專制威權的癥結。

波蘭著名報道文學作家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第二次訪台,多場講座都吸引大批讀者到場。
波蘭著名報道文學作家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第二次訪台,多場講座都吸引大批讀者到場。

這是沙博爾夫斯基第二次訪台,新作《克里姆林宮的餐桌》剛推出中譯本,多場講座及新書發布簽書活動都吸引大批讀者包圍。此書延續前作《獨裁者的廚師》的筆法,聚焦俄羅斯歷史,走訪從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列寧、史達林、戈爾巴喬夫到普京的廚師,梳理自共產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的歷史,一直到如今的俄烏戰爭。出版中譯本的衛城出版總編輯張惠菁說,前作談論的是獨裁者的惡,但她從新作裏讀出不只是一個人的惡,而是體制的惡。

沙博爾夫斯基說,現在是非常好的時機發表這本書,「我花費三年來寫成這部作品,現在它可以給一個非常完美的說明跟描述,不只是對於從去年開始爆發、直至現今的俄烏戰爭,有更好的了解。我想波蘭人跟台灣人應該能彼此了解,到底生活在一個大鄰居的旁邊是什麼感覺,而對方一直否認你的存在。」

書中訪問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的廚娘,是沙博爾夫斯基最感動的章節。他指,面對核災,那些廚娘還是竭盡所能去餵食核電廠工作的人,「大家都知道工人很快就會死亡,那至少在他們死前,盡所能給他們吃上一頓好好的食物,留下美好食物的回憶,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無論走訪各地,查探獨裁者的秘密食譜,沙博爾夫斯基都花了很多努力和對方建立信任,他笑言,在俄羅斯,伏特加是跟別人建立信任的重要媒介,「希望大家真的會喜歡這本書,因為我是用自己的健康來去堆疊這本書。」

兩地交流:台灣文學在波蘭 編譯出版《臺灣的滋味:當代臺灣小說選》及《文青養成指南》

正如沙博爾夫斯基提到,台灣讀者興許能對波蘭處境有共同理解。兩地同樣為第三波民主化,社會文化發展有不少相互參照之處,而文學翻譯正是一蹊徑。

有一場以「台灣文學在波蘭」為題的講座,談論目前台灣文學進入波蘭編譯出版的概況,其中以《臺灣的滋味:當代臺灣小說選》及《文青養成指南》的翻譯出版計劃為例子。出版計劃主持人施富盛提到,波蘭領土在歷史上都是漂移,影響族羣認同的問題,怎樣重新再建構對土地的認同,以至建構波蘭精神,就是語言跟文化。此外,他分析道,在波蘭的歷史發展脈絡,面對龐大外部壓力,公民社會需要不斷對話和整合,因此,波蘭文學常常呈現明顯的現象學,像時空的多重,主體碎裂和再凝聚,如著名猶太裔波蘭作家布魯諾.舒茲(Bruno Schulz)的《鱷魚街》,以及二○一八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的《太古和其他的時間》。

為針對兩地相互對應的交接點,透過翻譯台灣文學進入波蘭,他們想呈現台灣社會的多元與流動,如歷史、族羣和認同。新書編輯委員陳允元表示,推動對台灣的認識,就是共同體的形成,是有不斷的分層,衝突,交會再和解的過程。編選小說選聚焦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台灣文學,例如飲食文化、日治時代、白色恐怖等。同時,《文青養成指南》也會翻譯成波蘭文出版,作為基礎課本進入波蘭閱讀市場,概述台灣文學史。

+1
郭小秋(台北)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書香與人聲 香港身影:台北國際書展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