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救世軍
熱門文章
救世軍
救世軍護老服務
ADVERTISEMENT

【護老系列】我們都是護老者 認同與肯定

能夠在自己熟悉和有歸屬感的環境生活和安老,是一種福氣。而帶來這種福氣,有賴不辭勞苦的護老者。不論是照顧父母的子女,還是照顧老伴的配偶,只要是任何承擔照顧長者責任的人,都屬於護老者。

勞工及福利局委託香港理工大學顧問團隊,於今年6月發表「香港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需要及支援顧問研究主要報告」,提出了11項支援照顧者的建議,當中建議提升照顧者對服務資訊的重視和認識,使他們更主動尋求協助和善用現有服務,提高照顧者的自我意識,尤其是隱藏於社區且不視自己為照顧者的人士。報告又建議加強關注其他相關界別對照顧者議題,包括照顧者的角色及貢獻等。各界應重視及肯定護老者的無私付出與貢獻。

為護老馬拉松補給

當被問到為何甘願為家人付出自己的寶貴時間,不少護老者異口同聲地表示只是盡自己的責任去愛護家人:凡事以家人福祉為先,高度配合他們的需要,為的就是讓摰愛能夠「活到老,活得好」。然而,在漫長的照顧過程中,護老者很容易縮小自我,漸漸忘記自己也需要被愛、被照顧和被肯定。香港中文大學曾探討照顧負擔程度,對照顧者健康及生活質素之影響,研究發現照顧者的健康明顯較差:除了失眠及體重下降,更會出現焦慮及抑鬱情緒。女性照顧者在生活質素評估的得分也明顯較低。事實上,照顧的過程有如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是講求耐力的長征,要順利抵達終點,沿途都需要不斷補充正能量。

為讓各位「護老馬拉松」健兒的貢獻獲得鼓勵和認同,救世軍護老者協會一直致力凝聚不同照顧階段的護老者,透過促進彼此分享經驗及交流,推動社會人士關注護老者需要。以下是兩位護老者的照顧經驗,大家可從中感受到他們肩負護老使命的重量,及見證他們為家人的無私付出。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法新社)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法新社)

不離不棄的愛

貞姨姨的媽媽患有認知障礙症,自接觸到救世軍護老者及認知障礙症支援服務後,她學懂了如何應對媽媽的症狀,例如在天黑前提早開燈,減輕她對黃昏症候群的恐懼。在日常照顧工作中,她學懂了為自己預留喘息空間。她分享到獨有的紓壓方法:用電腦將與媽媽的相處點滴紀錄下來,不論是開心事或是憋在心裡的情緒。貞姨姨表示這個方法有助她放鬆心情,忘記負面情緒,以及讓她更有耐性地去繼續照顧媽媽。

另有一位護老者關女士比喻自己是「老天使」,一直守護及照顧體弱丈夫。這位天使向其他護老者分享說,自從老伴中風變成半身癱瘓後,經常要處理複雜的大小事務及護理程序,包括要學習換鼻喉等。關女士由本身對護理一竅不通,到現在已游刃有餘地處理各項事務,她感恩自己這十年來一直勇敢及堅強面對,走過了那段崎嶇難行的路。幸得她的悉心照料,其丈夫康復進程理想,在她的協助下可應付一些簡單家務。每當這位天使從丈夫口中聽到「多謝」二字,便隨即笑逐顏開,臉上洋溢著滿足之情。

那份不離不棄、不問回報的愛,是最令人動容。若護老者的付出能夠從被照顧者的口中得到欣賞和肯定,相信會是給他們最窩心的回報,足以支撐著他們繼續這場「護老馬拉松」。護老者所做的就是一直默默地為家人付出,克勤小物,成就家人能夠持續居家安老的福氣。

護老者在這「護老馬拉松」的跑道上,或許會有疲累的時候,只要我們多問候一句、多行一步,就可以為他們補給,注入溫暖能量。貞姨姨感謝社區的長者友善氛圍,現時在街上用輪椅推著媽媽時,經常獲得路人協助,如幫忙開門及禮讓她們先上電梯,令她感到十分窩心。社區人士的小小行動,對有需要的護老者來說,是一雙滿有温度的援手。

就讓我們一起為護老者締造喘息空間,減輕他們長期照顧的壓力,為他們在馬拉松的旅途上作出補給。請各位緊記,先要照顧好自己,方可有更多能量去照顧身邊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