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學封面#1】 考試製造「失敗者」?「黑仔王」五次公開試血淚史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失敗學封面#1】 考試製造「失敗者」?「黑仔王」五次公開試血淚史

King今年終於以一級榮譽的姿態大學畢業,並卦英國修讀碩士。
「我好記得經常發夢給怪獸追打,醒時都是滿身冷汗,那時覺得,自己會考只有13分,『咁就一世』,我的人生完蛋了。」── King
「我好記得經常發夢給怪獸追打,醒時都是滿身冷汗,那時覺得,自己會考只有13分,『咁就一世』,我的人生完蛋了。」── King

在香港高度功利的社會,殘酷的教育制度,公開考試是一塊「照妖鏡」、一個最快鑑定成功與失敗的X-Ray機。成功,大學大門為你揚開,前途無可限量。失敗,須重考,或副學士,或出外工作,敗於起跑線上。對於十餘歲的年輕人來說,考試很有可能是第一次初嘗跌倒的地方,成績定義了人生的全部,沒有一張沙紙,彷彿一世抬不起頭做人。

對今年廿五歲的林敬庭(King)來說,也是不例外。但這種苦不堪言,他足足嘗了五次。他是末代會考生,考過兩次會考,一次高考及兩次DSE考試,於香港教育制度下吃盡苦頭。他試過考試考到患上抑鬱症,受過別人冷嘲熱諷。每次重考,他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把巨石推上山頂,但是到達山頂後,巨石又滾下山,不斷重複,無功而回。「我好憎這個考試制度,此制度好踐踏人性。好憎考評局,如果有反考評局的示威,我第一個人走出來。」說畢,依然氣忿。即使他現在已順利升學,憑着廿五歲之高齡大學畢業,當中仍然體會箇中自卑,”loser”此標籤,不知不覺伴隨着他的人生。

King形容,考試扭曲了教育的意義,讓一代年輕人苦不堪言。
King形容,考試扭曲了教育的意義,讓一代年輕人苦不堪言。

十七歲 給考試KO

King第一次會考放榜是2010年,正值十七歲,基於當年他是最後一屆會考生,所以考之前,已經承受龐大心理的壓力,「知道無得重考,更加擔心。」一從老師手上接到成績單,乍見只有13分,他當場情天霹靂,腦袋一片空白,立即得悉無法原校升讀,唯有周圍撲學校,極徬徨。他記得找學校時,試過幾次面試,他幾乎跪在地上哀求考官:「對不起,我真的好想讀書,但失了手,分數不太理想,好希望你給我一個機會讀書。」但考官反應,幾乎清一色的冷言相向,無人同情過他的情況:「看你成績單,你不像失手喎。」「是不是顧着打機,所以考得差?」

他當時聽畢,覺得莫名其妙,一次滑鐵盧,別人卻只顧數得一文不值,是他人生第一次感到被世界遺棄,巨大打擊,於成長中更構成陰影。「我不單是指面試的學校,而是為什麼社會遺棄一個很想讀書的青年人?為什麼只是用成績去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為什麼十七歲就要承受這些?為什麼歧視我們?」一口氣連珠炮發,恍如年輕人自殺前的遺書。他坦言,幾乎付出所有精力在會考上,但最後不似預期,考得不好=懶=無努力=不勤力=廢青=打機,完全是一蹶不振,自尊掃地。

兜兜轉轉,他最後找了一家私校升讀中六。經歷過放榜,聽過這麼多的難聽說話,他足足一個月躲在家,完全頹廢。「我好記得經常發夢給怪獸追打,醒時都是滿身冷汗,那時覺得,自己會考只有13分,『咁就一世』,我的人生完蛋了。」那種跌倒的痛,對未來毫無方向的迷惘,對自我價值的失卻,每天醒來時都經歷一次,無限輪迴。以為痛會過去?少年人,你太年輕了,這只是一個疼痛的啟始。

King今年終於以一級榮譽的姿態大學畢業,並卦英國修讀碩士。
King今年終於以一級榮譽的姿態大學畢業,並卦英國修讀碩士。

糾結五年的陰影  分數很大人很小

升上中六,他也轉投向高考奮鬥。然而會考的包袱太大,無法全然走出陰影,讀書完全不在狀態。那時心更散,望着窗外鳥兒,幻想自己飛出鳥籠,現實中的他,卻斷了腳、不懂拍翼。「堂上足了,狂背筆記,操pastpaper,但成績一直停滯不前,力不從心。」考高考前,他更有輕微抑鬱,精神緊張至標冷汗。「考試根本主宰了整個教育制度,教育根本變了質。」這是他考完高考的最大領會。

高考是King考的第三次公開試。考過的都知道,上午三小時,下午三小時,考一科也非常煎熬。那天考的是化學,鐘聲響起,傳遍學校,他坐在禮堂中心,和煦陽光打在木桌一角,轉動着手上的筆桿,發佝瞀。「那時剩下一小時,但我已經答完我識做的,就知道『瀨硬嘢』。呆了半晌,我覺得好灰,我不斷想,我的前途可以如何。」他沒有早走,堅持到最後一刻,但遊戲規則沒有安慰獎,他並沒有獲得大學的入場券。

他的高考成績是「D、E、E、F」,連副學士都入不到,再一次成為被世界邊緣的人。那時,他一直夢想考入中大哲學系,像大部分文青一樣,好喜歡李天命的書。年年出席中大Info Day,家中儲了一大堆leaflet,愛不釋手。「溫書溫到灰心時會取出來看看」。然而一團糟的高考成續,讓他的夢碎。渾渾噩噩間,又報考多次DSE,結果仍然毫無起色。家人想送他到外國讀書就算了,而他也差不多放棄了自己,同齡的人已經在享受大學生活,而他則是愚拙地考試,考極都未完,淪為笑柄。

五次公開試的血淚,組成了他人生的「成績單」,失敗,煉成現在的他。
五次公開試的血淚,組成了他人生的「成績單」,失敗,煉成現在的他。

大膽直視失敗  敗者仍為王

最大的轉捩,應該是考第五次公開試、亦是最後一次考DSE的那一年。那時他翻看《大時代》,聽到葉天的一番說話,才明白,凡事去到最盡方能成功,要找到自己的世界,失敗也不要緊。他決心孤注一擲,考最後一次,不成功便成仁。「從前我溫書,不停揭書說,唔,這些我都識啦,飛去下一頁。其實是我不敢面對我不懂的知識。那一年,我我不再逃避,有本簿寫下了所有我犯過的mistakes,精簡的溫習。」就是這種不亢不卑,讓他終於跨了半隻腳進大學。

如果最後他入了中大,這個故事是個勵志故事。可惜不是。放榜當天,King考得21分,他還記得,人人為他鼓掌。「嘩,好厲害,終於入到大學。」但他像隻死狗坐在一旁,自知緣慳中大,他甚至有想過重考。「原來我再係唔失敗,都不是特別開心,為什麼我要被這個遊戲玩弄大半世呢?」最後他以廿一歲之齡,進了第二志願──嶺大哲學系。玩O camp時,人人十七、十八歲,而他大一截,別人更稱他「組爺」。開初會介意,後來才看開了。

King今年以一級榮譽畢業,並赴倫敦條讀碩士,上了岸,事過境遷,應該不再被標籤為「失敗者」吧。他卻說,偶爾還覺自己是loser,五次公開試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課,他曾經踐踏別人才能爬高,他也不會忘記被踐踏時的痛,「當然可以揀,我不會想成長裏痛五次,但要接受失敗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不要拒絕它,我現在說得出『我考過五次試,我係渣』,代表我克服了。」他的口裡,呼出一陣雲淡風輕。

他形容,當初考不入中大哲學系,只進了嶺大,當場很崩潰。但後來才學懂享受,得來不易的大學生活。
他形容,當初考不入中大哲學系,只進了嶺大,當場很崩潰。但後來才學懂享受,得來不易的大學生活。

「香港人好奇怪,好狠心,好多label,貼住losers。一講Steve Jobs、Bill Gates、李嘉誠好成功,跟住就完,無諗過他們有一天會輸身家。成功或失敗,也不會一世的,輸只是過程,失敗只是尋找成功時的副產品。」在他眼中,敗者也為王,不斷成功,不斷失敗,不斷成功,不斷失敗,沒完的一天,才是人生。「可能我下年畢業返港,又找不到工作,繼續做地獄黑仔王,who knows?」眾人皆醉他獨醒,所以在人羣中,注定他是有點不同。可以如斯豁達面對失敗,是很多成功人士也沒有的睿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