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老院走到最後】好走,為什麼要有這種選擇?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高齡社會

【在安老院走到最後】好走,為什麼要有這種選擇?

don181005%e4%bc%8a%e6%95%8f-15

老人院是很多長者最後的家

全港約有8.5%長者居於安老院舍,接受晚期醫療護理及照顧,直至百年歸老。

現時香港有大約九成病者是在公立醫院逝世。香港老年學會項目總監陳念芝表示,公立醫院大部分的死亡個案是長者,當中四成來自院舍。老人院對很多長者來說,已經是家的概念,善終服務為何不直接在安老院開展呢?「因為死亡是醫院的事,不關安老院的事,這是慣性的思維。」

資料由香港老年學會提供
資料由香港老年學會提供

計劃發起人、老年學會會長梁萬福一直堅信,在安老院盡可能留到最後應該是長者的選擇。2007年,該會研究發現,安老院每年死亡率15%,符合入住條件的一般是身體較弱的長者,故院舍長者死亡率比社區生活的長者高四倍。但大部分長者去不到紓緩治療科,醫院通常不容許家人長時間陪伴在側。

院舍照顧比醫院治療重要

當了三十年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深知病人到了某個階段,醫院的能力有限。一個人的生命到了末期,治療已經不是目標,照顧才是。末期癌症、認知障礙症、器官衰竭等病者需經常入院治療;死前三到六個月,長者簡直像被推入旋轉門一樣,在醫院和老人院之間來回轉。而經歷急症室一連串侵入性治療,例如抽血和插喉之後,病情卻未必好轉。長期臥牀的病人來到醫院,既醫不好病人,也提升不到生活質素,反而狀態每況愈下。病症既然可以在院舍處理,就不需要再送去醫院。

資料由香港老年學會提供
資料由香港老年學會提供

「長者和家人都渴望在安老院度過最後的階段,由自己熟悉的照顧者陪伴,但她們照顧長者很久,卻陪伴不到最後一程,彌留時也探不到,內心也有失落感。」梁萬福指出,現時香港院舍普遍並未有提供臨終照顧服務。「院舍是慢熱的,接受新鮮事物不容易,需要定期培訓院舍護理員、手把手教,要有意願、足夠的地方、設備、人手、培訓、醫療團隊支援才能夠促成。」他透露,加上醫院管理局在最近兩年亦陸續增加資源去支援院舍的末期院友。而梁萬福及其團隊用了數年時間,研究出一個日後可以複製的模式。這個模式預算每間院舍支出不多於一百萬:

1間安寧房+1個護士+1個社工+1個老人科醫生+1個私家護士(按需要)=完善安寧照

2611cover_web8-2

顧問護師(晚晴照顧)廖進芳指出,在院舍推行善終照顧,有不少挑戰,例如參與實踐的九龍區三十六間院舍,資源不同、文化不同,每一間都要度身訂造(tailor made)。 最初集中為末期癌症、器官衰竭、嚴重認知障礙長者作臨終照顧,與家人討論需要很多時間,結果服務還未展開長者已經過身了,於是服務提前為六到十二個月展開。另一困難是,院舍工作人員時有流失,培訓期會一再延長。

院舍對服務理念的認同十分重要。可是,院舍部分工作人員未必認同,轉介院友參加便有困難。「計劃護士和社工團隊畢竟是外來人,也許他們會想,為什麼我的院友要給你照顧?」她打了比喻:院舍將你請到客廳,但你的目標是去廚房煮食,需要有足夠信任度,才能逐漸從客廳進入廚房,相處久了,才可以一起商量做什麼菜式。

計劃發起人、香港老年學會會長梁萬福(中)與項目總監陳念芝(左)及顧問護師(晚晴照顧)廖進芳(右)討論服務成效和未來計劃。
計劃發起人、香港老年學會會長梁萬福(中)與項目總監陳念芝(左)及顧問護師(晚晴照顧)廖進芳(右)討論服務成效和未來計劃。

冀減不必要的醫療折騰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表示,經過三年實踐,院舍員工能力有所改變,接受服務的長者對比沒有參加服務的長者,住醫院的時間減少一半,入急診室次數少三成。她表示,老人科病房爆滿,如果院舍能夠提供相關照顧,減少使用急症病牀,社會資源就可以更有效分配;此外,長者在院舍過身,其他院友近距離感受,會更理解死亡過程,同時明白到原來院舍同事都會關愛院友的生命。「安寧照顧的社區教育至關重要,當安寧照顧成為一種文化,變成主流,院舍同事的思維改變,能力改變,日後照顧長者,也可以照顧得更好。我不會主張,任何人都在院舍過身,只是認為要讓人有選擇,推遲入院,也是一個較好的做法。」

準備好 自然走 就是好死

什麼是好死?「我覺的是能夠自主自決選擇道別人世的方式。」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系講師、前任計劃社工馮廣榮表示。

「你怎麼看死亡?有什麼擔心?為死亡做什麼準備?你接觸過的死亡是怎麼樣的?」他做臨終服務時總是花時間聆聽長者對死亡的看法。

當有生命晚期的長者沮喪地問:「人為何要受苦?」他只能答:「我未必知道答案。我會問他如何看受苦(suffering)?不是去解決suffering,而是從中看到意義。這是哲學宗教抽象的問題,要花多一些時間探討,哪怕只是五分鐘的陪伴,有時候只是陪着一起流淚。」

他說:「老人家面對死亡,肯定比我們實在,大部分想要自然離開,不想插喉和用呼吸機,而不是苟延殘喘。他們不忌諱討論死亡,那些不敢面對的,不是怕死,而是有些事情還未處理或者未有放下。做善終服務,要接受無奈、接受不可逆轉的事實。在這漆黑的隧道前,不能只是鼓勵他要正面,叫他走過漆黑的隧道,而是陪他走一程,一起看看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參與「安寧在院舍」劃院舍名單

九龍東

保良局蕭明紀念護老院
香港中國婦女會黃陳淑英紀念護理安老院
耆康會啟業護理安老院
耆康會馮堯敬夫人護理安老院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順利安老院
香港聖公會牧愛長者之家
香港聖公會恩慈長者之家
圓玄護養院暨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順利邨)
耆康會東蓮覺苑護理安老院
香港聖公會阮維揚長者之家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路德會黃鎮林伉儷第二安老院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養真苑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任白慈善基金景林安老院

九龍西

耆康會石圍角護理安老院
圓玄安老院
圓玄護理安老院
圓玄護養院暨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梨木樹邨)
仁濟醫院香港半島獅子會安老院
仁濟醫院藝進同學會護理安老院
伸手助人協會麗瑤白普理護老院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長發安老院
香港聖公會林護長者之家
嗇色園主辦可安護理安老院
保良局樂安居
保良局福慧護老院

九龍中

東華三院馬鄭淑英安老院
明愛麗閣苑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雲華護理安老苑
東華三院黃祖棠護理安老院
東華三院何玉清翠柳頤庭
樂善堂海泓道護養院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恩海居
志蓮淨苑志蓮護理安老院
東華三院何東安老院
博愛醫院陳馮曼玲護理安老院
嗇色園主辦可蔭護理安老院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高齡社會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