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字發作】流離之人 流離之書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讀字發作】流離之人 流離之書

dec10bookweb1200x800

這是一本因為做記者、因為做人類學研究而流離的人,所寫的一本關於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以至非洲的十七篇深入報道結集。

作者金其琪十年搬家十次,現居台北,曾任職於《端傳媒》和《明周》,書中《從深水埗到艋舺公園》和《走私者的自由港》原以封面故事形式刊於《明周文化》。這本書分成「土地」、「陣痛」、「扎根」和「微塵」四個部分,分別涵蓋流離失所的人和建築、各種價值碰撞、異文化者如何安身立命,以及生命如何在無常的疫症災禍和必至的死亡之間徘徊。

這本書名為《流離之書》,書裏的地點,橫跨中國大陸、非洲大陸、香港、台灣的大島和小島;書裏的主角,從蘭嶼的達悟族人,到在非洲變成森森白骨的大象,從在中國大陸演「鬼子」的日本人,到流落在香港麥當勞過夜的無家可歸者,從像來自非洲而非尖沙嘴的重慶大廈,到像來自菲律賓而非中環的環球商場。還有,輪迴了不知多少次正從古老大屋中清拆出來的木雕的前世今生……

book-3

難以想像,所有報道,來自一個人。作者本身,就像經歷了好幾個朝代更迭的木雕,如果每次採訪都刻下一道年輪,木雕剖開,將是無數不規則的流離。

這本書是關於記憶被肢解、人被流放、思想被觸怒以至生命成為碎片的故事。故事背景的設定,總是帶着悲劇意味,可是,全書一脈相承的是,作者下筆,一直帶着一種溫厚和忍耐,努力呈現荒誕、絕望、奮鬥、破壞、捍衛和希望。

悲劇是若有若無,希望也是若有若無。金其琪總是勇敢而堅定地記錄這一切。

金其琪說,她以前總想追求寫得清楚,後來卻發現,寫得「混沌」比寫得「清楚」要難得多。個人感受很深的是,原發表於二○一六年的《燃燒的民主牆》,報道理工大學的民主牆出現「HK is not China」字句及後續的軒然大波,訪問對象包括參與這場激烈「戰事」的幾名內地留學生。文章在香港反修例運動之前三年發表,現在回看,好像看到一齣包含了預言的莎士比亞悲劇。其中一名受訪陸生說見證了香港「衰落」,「香港問題二十年內可以完全解決,人心回歸」。

因為認識金其琪,細讀她的報道,腦裏總會出現許多回憶。她在書中說,入職《明周》一個月,時任採訪主任的我要把她送去非洲,報道象牙貿易,她還特別提到,當時我寫推薦語的標題是「遠方的紅一片白」,這個標題我倒是忘了。她撿起了這個碎片,我才猛然想起一些渾沌但其實重要的事。

《流離之書:跨界移動紀事》

售賣點:博客來books.com.tw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