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不放棄】林智中教授 香港教育工作者 路障處處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教育現狀

【老師不放棄】林智中教授 香港教育工作者 路障處處

m200707-siu-046

「近年,教育工作者挑戰和障礙很多。」經常以族誌學研究香港教育發展的中大課程與教學學系客座教授林智中說。

他指,自實施教育改革以來,香港學生持續在主要國際評估中表現優秀,包括OECD舉辦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簡稱”PISA”),一項大型的國際研究,主要測試世界各地十五歲學童的語文、數學和科學能力,PISA題目主要測量學生分析、審度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非記憶能力,普遍視之為能檢視一地學生水平的指標。就資料顯示,香港學生的表現從二〇〇三到二〇一五年都相當穩定地保持在前列位置。

雖然如此,學生的考試壓力還是很高,尤是在因應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推行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後,公開考試變成「一試定生死」,學生壓力更大,聚集在「第一組別學校」(Band 1 學校)的學生,同學間激勵學習,加上成長路途相對平坦,進步亦很快。相反,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出現學習表現差距愈來愈大的現象,「部分來自頂尖小學的畢業生的英語能力可達中學文憑試英文科的第五級,甚或是五星星(5 **)級,但最弱的一羣卻連基本簡單的英語詞彙如”male”、”paper”等都不懂,更嚴重是出現學習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欠缺學習動機和學習信心,不懂學習策略,根本不想上學。」

理論上,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可讀一些職業導向課程,但不少學校因人數不足,沒有相關課室或教授器材,因此將課程外判給職訓學校,一班課室坐滿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彼此互不相識,老師跟學生難以建立關係,便很難幫助學生成長。

中大課程與教學學系客座教授林智中
中大課程與教學學系客座教授林智中

照顧學習差異

「教育工作者的最大挑戰,是照顧學習差異,老師見到『好灰』的學生,往往束手無策。」他說,二〇〇二年,政府推行教育改革,其中就着「照顧差異」投放更多資源,教育局借調老師加入團隊,到學校做課程調適;提供資助給予大學進行學校發展工作改善教學,「政府不是撒手不管,但是情況很難」。

林教授最近發表的學術論文《香港課改二十年的現狀與展望:中學教師和校長的看法》,採用聚焦訪談及問卷調查方法,收集了超過一千名教師和校長的觀感及看法。其中問及教育工作者照顧差異的方法,「要幫到學生,一定要當他們是人,不是數字。這點,有部分老師可能也忽略了,因為他們的出身是個學業競賽成功者,卻沒有想過,他們在教學上是需要照顧失敗者。」

照顧學習差異學生的老師兼顧很多工作,例如有些老師要準備中英兩個教材授課,準備分層工作紙,備課量多了,一些受訪者建議為「上調班級教師比例」、「增加專業輔助人手」,個別學校的教師工作間,晚上十時還是燈火通明……香港兩個主要的教師工會,先後發表了教師工作量的調查報告……結果發現:教師工作壓力過大已損及教師健康;教師每周非上課工作時數達三十小時;因工作壓力而損失休息時間;教師為不影響教學而放棄請病假;超過一半的教師無法紓緩壓力;教師工作壓力已經引致職業耗竭。

2

老師專業沒有獲得信任

「學校沒有製造空間讓老師發揮 ,和老師建立互信文化。」

因為政府在教育中採用了「管理主義」(managerialism)的推行策略,引入「市場化」機制,推動問責措施,迫使學校及教師按官方所訂立的方向發展。但這卻帶來了種種副作用,例如:教師和學校要耗費大量精力在推廣學校形象上;預備外評和自評文件耗費時間;外評工作增加教師和校長的工作壓力等。

除了增加教師和校長的工作壓力外,管理主義的理念和推行策略亦直接破壞了校董會、教師、家長、學生和政府之間的互信基礎。愈來愈多家長視教育為一種服務,教師和學校就是服務的提供者。假如學校、教師未能滿足家長訴求,家長就視投訴為提出合理訴求的途徑。被稱為持份者的家長,就認定校方收取了資助和學費,理應按家長意願提供滿意服務。而政府與學校之間的關係亦由合作夥伴變成了「購買服務」的關係。

而一旦這種投訴牽涉政治,更令老師百上加斤。「從前教育局對匿名投訴不會處理,但近來卻照樣跟進調查,這些沒有基礎的投訴,令學校耗費精力處理問題。家長的投訴,亦令學校政治化,對學校學生不是好事。學校是社會縮影,社會矛盾同樣會在學校出現,但真正的教育,要讓學校回歸平靜、互信,讓學生探索知識,建立價值觀,去到不同終點。」

3

近兩年香港教育事件簿

2019年

9月23日

教育局宣布,設立高中通識科教科書「專業諮詢服務」,委任專業諮詢服務團隊,按高中通識科的課程宗旨和目標,閱覽參與諮詢服務的教科書,不按建議修訂的書目將不獲官網介紹。

12月20日

教育局向全港學校發信,列明學校需要明確向學生及家長指出,學校會按照訓輔政策,處理學生違規行為,不會姑息學生,並為被法庭判處的學生提供訓育輔導。

教育局亦要求學校將「涉及嚴重違法事件而被捕」的教師停職,並指「一小部分害羣之馬」令專業教育工作者蒙羞,得採取更嚴厲行動「糾正錯誤,保護學生」。其中兩名教師已被停職。當中有校本教材被指「偏頗、主觀或涉不正確信息」,當局已要求校方停用,並對「使用不當教材」的官校教師停職,採取紀律處分。

2020年

5月15日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宣布,已要求考評局取消文憑試歷史科「嚴重傷害國民感情和尊嚴」的試題。新華社指,試題美化日本暴行,若不取消「毒題」,勢難平息中華兒女的憤怒,並要求港府撥亂反正,建立適應「一國兩制」的新教育體制。

5月20日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書面回覆議員質詢表示,截至三月底,教育局共收到一百九十二宗有關教師專業失當的投訴,一百四十四宗完成調查,投訴成立的共有五十四宗個案,當局已作出口頭提示、發出譴責信及警告信,如涉事教師再有「失德行為」將考慮撤銷其教師註冊。期間被裁定「有違專業操守」的教師共三十九人。

6月8日

香島中學一名李姓教師發出公開信,說懷疑因未有阻止學生於音樂考試中演奏《願榮光歸香港》,而不獲校方續約。校方就此事向家長發表聲明,稱香島中學是傳統愛國學校,七十年來辦學理念和宗旨鮮明,教導學生熱愛國家,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6月10日

教育局修訂教師培訓要求,2020/21學年起新入職教師,三年內要接受由教育局提供、有關專業操守的十二小時培訓。在職教師亦須於每三年周期中,劃出不少於三十小時參與有關「教師專業角色、價值觀及操守」及「本地、國家及國際教育議題」兩大範疇的專業發展課程或活動,每範疇須最少佔六小時。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致函全港中小學校長,促請勸止學生罷課或在校叫口號、拉人鏈、唱有政治信息的歌曲等,教師亦不可放事假以罷課,若屢勸不改便應按訓輔及懲處機制處理。

6月11日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明,《願榮光歸香港》一曲明顯為政治宣傳歌曲,須禁止學生奏唱,又稱唱《熱愛基本法》非政治宣傳,而是法治的教育。

6月16日

教育局發信到各中小學,促請學校「關顧學生重回正軌」,就學生的紀律問題,加強在學校層面的跟進工作和相關支援,教導學生守法意識和正確價值觀,並因應情況為個別學生制定和執行個人化的補救性、預防性及發展性輔導計劃。

6月17日

教育局書面回覆議員查詢時表示,自去年六月至今年五月,涉及社會事件的被捕人士中,分別約有十名及一百名專上院校及中小學教職員。若被捕的註冊教師及後被起訴,無論是否被定罪,本局會按一貫機制,審視教師有否涉及失德的行為和檢視其教師註冊資格,暫未有被取消註冊的個案。

6月18日

配合《國歌條例》於6月12日正式刊憲生效,教育局向全港中小學發出通告,規定中小學在舉辦慶祝元旦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日及國慶日的活動時升掛國旗和區旗及奏唱國歌。學校須教導學生歌唱國歌、教導國歌的歷史及精神,以及奏唱國歌的禮儀。師生不得故意侮辱或不當使用國歌,若違反《國歌法》,學校可尋求警方幫助。

7月3日

《港區國安法》日前正式生效,教育局通知全港學校包括幼稚園特殊學校均須教《國安法》,提醒學生遵守《國安法》,「培育學生成為守法的良好國民和公民」。當局將透過學校探訪、教師學習圈,向學校提供專業支援和建議,協助學校推行國家安全教育。

7月8日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學校不得讓學生在校內奏唱或播放干擾學校正常運作、影響學生情緒或帶政治信息的歌曲,如《願榮光歸香港》屬政治宣傳歌曲,與暴力違法事件有密切關連,學生不應在校內奏唱或播放。楊潤雄又指,築人鏈活動與某些口號帶有強烈政治信息,學校應予以勸止。

7月9日

教聯會聯同近二十個教育團體代表與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會晤,商討學校如何開展國家安全教育,與會者期望教育局做好統籌國家安全教育的工作,並加強國民教育。

7月15日

教育局長楊潤雄回覆議員提問,稱自去年六月至今年六月,局方接獲二百二十二宗非刑事、涉社會事件的教師專業失當投訴,已譴責十七名教師,並對九名教師發書面警告,涉事教師若重犯失德行為,局方會考慮撤銷其教師註冊。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香港教育現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